6月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與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會談時,就當前形勢下鞏固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提出了四點意見。習總書記的講話提綱挈領,高屋建瓴,既是對中共十八大報告涉台內容的進一步拓展,又是對兩岸共同實現“中國夢”的進一步具體化,處處體現科學發展觀的精髓,必將對新形勢下進一步深化兩岸關系起到穩定基石的作用。
一、講話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開篇,“立意高”。習總書記在四點意見中首先提出,“堅持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高度把握兩岸關系大局”,這就表明,中國共產黨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不是為了一黨之私,更不是為了追求所謂個人歷史定位,而是基於對全體中華兒女的庄嚴承諾,基於對中國共產黨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所應承擔的歷史重任。也正因此,中國共產黨才能充分展現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理論的理論自信,才能把握好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大局,推動兩岸關系沿著正確方向不斷向前邁進,並有資格呼吁國共兩黨“都本著對歷史、對人民負責任的態度,以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為重”﹔“應該以實現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己任,促進兩岸同胞團結合作,匯集兩岸中國人智慧和力量”﹔“雙方共同努力,促進兩岸關系發展取得更多積極成果,不斷拓寬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道路”﹔“努力增進兩岸民眾福祉,讓更多民眾共享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成果”。
二、講話從歷史發展趨勢著眼,“看得遠”。習總書記提出當前發展兩岸關系,要“堅持在認清歷史發展趨勢中把握兩岸關系前途”,這充分表明,中國共產黨具備恢弘的歷史胸襟,能夠始終堅持不斷解放思想的堅持。具體而言,就是中國共產黨能夠登高望遠,能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當前時代的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大趨勢,並能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之道,即“擺脫不合時宜的舊觀念束縛,明確振興中華的共同奮斗目標”,並根據這一大勢所趨,確定自己的路線圖,繼續往前走﹔同時呼吁兩岸在當前形勢下,“不因遇到困難而停滯,不被任何干擾所困惑,防止和避免出現倒退”,並提出當前形勢下“更需要兩岸雙方保持積極進取精神,以更大勇氣和決心面對和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當然,這還可理解為是對兩岸的一個共同勉勵,即在推動兩岸關系發展時羈縻於各種困擾。
三、講話從當前兩岸關系要務出發,“立足穩”。習總書記還提出,“堅持增進互信、良性互動、求同存異、務實進取”,這一方面體現了中共對當前推進兩岸關系的進程、步伐、節奏的把握力、駕馭力,體現了中共面對當前兩岸形勢的從容不迫與高度自信,更體現了中共在鞏固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中能夠始終堅定不移地按照“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指導思想處理兩岸問題。因為“台獨”分裂勢力及其分裂活動仍然是對台海和平的現實威脅,所以兩岸在鞏固和維持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原則問題上還需繼續努力﹔因為兩岸彼此還有很多合情合理的問題有待解決,這就需要兩岸之間本著相向而行的目標,加強溝通、平等協商﹔因為在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過程中,兩岸雙方對話難免都會遇到不同的困難,這就需要兩岸之間有同舟共濟的精神,妥善處理和管控分歧,並充分發揮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尋求雙方都能接受的妥善辦法﹔因為兩岸畢竟已經隔離60多年,兩岸許多分歧不可能一夜消除,兩岸統一大業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習總書記所提16字方針,必將能推進兩岸關系穩步向前發展。
四、講話以兩岸關系全面可持續發展收尾,“思慮周”。習總書記在第四點提出,“堅持穩步推進兩岸關系全面發展”,並具體提出,當前鞏固深化兩岸關系和平,“首先要繼續保持兩岸關系大局穩定”,進而“在兩岸關系大局穩定的基礎上,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有著廣闊空間”(具體包括,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領域),並以“努力增進兩岸民眾福祉,讓更多民眾共享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成果,積極促進兩岸同胞增進對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認知,增強民族自豪感,堅定振興中華的共同信念”作為四點意見的落腳點。這些主張,是對中共十八大報告涉台內容的進一步具體化,是科學發展觀在鞏固發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進程中的具體體現,也是習總書記對他自己在今年全國人大閉幕會上的重要講話的進一步補充,更重要的是這些講話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一貫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發展兩岸關系的辯証思維。
總之,習總書記的“四點意見”,是當前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對如何進一步鞏固發展兩岸關系和平新局面的一個綱領性文件,必將對兩岸關系穩健發展產生重要指導意義。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台研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