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委試水政務微信--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中央部委試水政務微信

新媒體撬動服務升級版

本報記者  潘旭濤

2013年06月10日04:1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5月6日,廣西柳州“城管微信”平台工作現場。
  (資料照片) 蒙鳴明攝

  繼外交部開通微信賬號“外交小靈通”后,國家統計局開通了“統計微訊”,並在短時間內吸引了大量好友關注。此前開通政務微信的僅限地方政府,兩部委試水微信,傳遞出怎樣的轉型信號?對升級政府服務有何意義?

  “官話”也有溫度

  她每月2日早上7時多便出發挨家挨戶收賬本,逢節假日甚至要提早一兩天就去收。收取賬本時,她及時審核,然后馬不停蹄地開始編碼工作,在5天之內把這11戶的生活賬,對照項目編碼一項一項編好。

  故事中的“她”是福建省涵江區村級輔助調查員許麗萍。在“統計微訊”中,這樣的統計故事還有不少。“通過展示統計背后的故事,讓公眾了解數據統計的過程,提升數據的親和力和可信度。”國家統計局綜合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通過講故事,原本冰冷的數據有了溫度,原本嚴肅、刻板的事件變得生動、親民。政務微信的溫度源於娓娓道來的故事,也得益於平易近人的語言。

  “統計知識和術語專業性較強,我們在做‘統計微訊’時可謂字斟句酌,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清新活潑的文風,爭取達到深入淺出的效果。”國家統計局綜合司相關負責人說。外交部新聞司網絡公共外交處副處長朱曉鐘介紹說,“外交小靈通”中使用容易讓網民接受的語言,不講官話套話。

  互動消解疑惑

  “公布的數據與我的感受為什麼不一致?”“我又‘被平均’了嗎?”一組數據公布后,經常會激起諸如此類的疑問。官方發布與民眾感受間,經常有一段需要彌合的間隙,而政務微信正是間隙上空搭起的一座橋。

  住宅銷售價格指數是如何統計調查的?為什麼要在統計上用平均數?在“統計微訊”上,一組數據的后面,往往會跟著“指標解讀”,讓公眾了解數據之余,更能理解數據,運用數據。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告訴本報記者,微信上傳遞的應該是關鍵的、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信息,切忌將微信作為宣傳工具。

  微信的橋梁作用是雙向的,它既給政府開辟了解釋的渠道,也給民眾提供了參與的機會。國家統計局綜合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我們平均每天接收到的粉絲提問或發言信息近百條。從粉絲的發言情況來看,提問的問題主要包括CPI、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平均工資、房價等最新統計數據的發布日程安排,歷史數據的查詢方式。對於主要問題,我們通過關鍵詞自動回復﹔對於專業化、個性化的問題,我們會在咨詢相關業務司之后盡快予以人工回復。”

  需求催生服務

  “‘統計微訊’開通半個月,粉絲已近萬人。”國家統計局綜合司相關負責人說。據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底,全國已開通1400多個政務微信。竹立家認為,政務微信迅猛發展,其根本原因是百姓對政府服務內容的需求量大幅增加,結果是改變了公共權力的運行方式,政府承擔起了對權力的責任。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向本報記者分析說,基層政府與群眾直接接觸,開通微信是解決日常政務所需。中央部委開通微信,反映出公眾對國家層面的政策日益關注,更彰顯了政府執政理念的轉變,是邁向服務型政府道路上實實在在的行動。

  “政府既要為宏觀政策服務,也要為社會公眾服務,‘統計微訊’是創新服務手段的探索。早在2011年,國家統計局就開發了‘中國統計’移動資訊客戶端,去年‘數據中國’客戶端上線。”國家統計局綜合司相關負責人說。他希望借微信這種活潑新穎的形式,進一步打開統計公開透明的大門,打造統計服務升級版。

  “無論微博還是微信,都是服務意識的載體。”汪玉凱說。朱曉鐘也認為,以后會出現其他的平台,但“外交小靈通”無論存在哪個平台中,都要深入人心。 

分享到:
(責編:蘇楠)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