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日和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應邀在加利福尼亞州安納伯格庄園與美國總統奧巴馬會晤。舉世矚目的中美兩國元首會晤,對普通美國民眾來說,意味著什麼?
“我們歡迎來自遠方的老朋友”“通過相互交流增進友誼,會幫助我們實現各自的夢想”……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許多普通美國民眾表達出對習近平主席來訪的殷切期待。
交流:“邀請客人到家裡才顯得彼此更親近”
薩拉·蘭蒂是當年習近平首次來美國考察時的美方協調者。1985年,習近平率河北農業代表團來訪,住在當地居民家裡。2012年,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訪美時,曾重訪在艾奧瓦州馬斯卡廷的老朋友們。
那次難忘的聚會距離這次中美首腦會晤已經過去了一年多時間。再次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如28年前一樣對兩國交流合作的未來充滿期望。
“美國和中國是世界兩大主要經濟體,應當在貿易、自然資源利用、研發等方面成為互惠合作的典范。在消除貧困和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事務方面,也有合作空間。兩位領導人都具有全球視野和自信心,相信他們會以長遠的眼光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蘭蒂說。
與蘭蒂持相同觀點的還有南加州克萊爾蒙特林肯大學常務副校長菲利普·克萊頓。近年來,克萊爾蒙特林肯大學與中國高校及學者的交流頻繁,最新的交流項目聚焦在“后現代生態文明”研究上。
“我們支持中國政府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努力,為此我們開辦了部分用中文授課的‘生態文明領導力’碩士課程,”克萊頓說,“兩國領導人像我們和中國教育學術界同行那樣成為好朋友,這不僅對美中兩國而且對全世界來說都有積極影響。”
美中企業家商會會長孫文鐵近日和朋友聊天時都會談到中美元首會晤。他認為,在田園風光的庄園內舉行中美元首會晤是兩國關系發展的一個縮影,“如果美國人邀請客人到家裡,這顯示彼此關系更加親近”。
交融:“與中國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
“中國國家主席來訪,我們作為庄園的管理人員也喜出望外,”這是安納伯格庄園媒體主管瑪麗·佩裡見到記者說的第一句話。
安納伯格庄園素有美國“西海岸戴維營”的美譽。佩裡介紹說,歷史上曾有多位美國總統在此度假或和外國政要舉行會晤,曾對中國進行歷史性訪問的尼克鬆總統曾是安納伯格庄園的常客,因此,“這座庄園也與中國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
尼克鬆基金會對外交流總監喬納森·莫夫羅伊迪斯認為,習近平主席與奧巴馬總統的會晤是“1972年中美元首會晤精神的體現”。
安納伯格庄園裡的中國元素不時可見。庄園已故主人沃爾特·安納伯格是中國古典文化的愛好者,收藏了很多明清時期的瓷器等中國藝術品。庄園現在還展示著1974年他寫給時任美國副總統福特的一封信。信的開頭寫道:“中國古代思想家認為,敬畏山水是人生至高理想……”
NBA薩克拉門托國王隊舞台總監斯考特·弗萊舍則為中美元首會晤“設定”了一個議題。“我猜他們(兩國領導人)會花時間談論籃球的,這是人們聚在一起的話題。”他至今還記得去年習近平訪美時曾看過一場NBA籃球賽。而奧巴馬也喜愛籃球。在他眼中“籃球能將大家團結在一起”。
亙古流傳的東方哲學、中美青年喜愛的時尚運動……各個層次的中美人文交流,在不知不覺間影響著在太平洋兩岸生活的人們。“我們希望美中兩國元首會晤能夠進一步促進兩國和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關系。在兩國領導人的推動下,各領域交流會更加繁榮,”南加州亨廷頓圖書館發展部副總裁助理莫蘇珊如是說。
機會:“它會給未來提供前進動力”
對於更多有夢想、有事業的美國民眾來說,中國還意味著機會——經濟繁榮、貿易合作、教育和文化交流的機會。2012年,中美雙邊貿易額近5000億美元,人員往來從30年前的1年不足1萬人次,上升到目前平均每天1萬人往來於兩國之間。
南加州阿爾塔迪納市從事計算機軟件開發和網絡服務的亞歷克斯·巴克有一個夢想——通過他和他的團隊研發的“少排隊”軟件系統幫助所有忍受排隊痛苦的人。
“中國有十幾億人,排隊是個頭疼的問題,是我們拓展全球市場的重要目標群體,”亞歷克斯·巴克說。他希望美中兩國保持友好、合作的關系,這樣公司就會爭取到更多機會,順利地開拓中國市場。
在美國東海岸,出版商約翰·古德溫今年是第一次參加紐約書展,他的展台在顯著位置擺放著不少中文圖書。古德溫說,他的公司現在開始增加中國業務,包括將暢銷書譯成中文銷售到中國市場。他希望中美兩國元首在討論雙邊和國際重大事務的同時也更多關注彼此的文化交流,通過溝通達成共識,從而建立起更緊密的合作關系。
這次元首會晤選在南加州安納伯格庄園而不是首都華盛頓,“反映出雙方更重實質,遠勝於形式”,美國著名投資家和中國問題專家羅伯特·庫恩說,“21世紀的和平與穩定取決於中國和美國關系的好壞,這次會談顯得尤為重要,將會給未來提供前進動力”。(執筆:錢彤、薛穎﹔參與採訪:周效政、王軍、柳絲、支林飛、張保平、徐勇、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