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縣梯田。
習仲勛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我軍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和領導人,是陝甘邊區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正如毛澤東所說:“他是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
習仲勛曾隨紅軍西征,浴血奮戰解放環縣,並擔任中共曲環工委書記和環縣第一任縣委書記,創建環縣地方黨政組織,開展革命和建設,帶領環縣人民群眾從此翻身當家作主,開創了環縣歷史的新紀元。
1 將革命火種撒播環縣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人民革命斗爭進入最艱苦的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隴東大地也處於白色恐怖籠罩之下,軍閥混戰,匪患肆虐,民不聊生。當時,盤踞在環縣的趙思忠等大小數股土匪與國民黨地方政府相互勾結,經常肆虐鄉裡、殘害百姓。
然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前進的步伐並沒有停止,在陝、甘邊界地區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陝甘邊區人民,經過百折不撓的武裝斗爭,創建起以隴東南梁為中心的中國北方最早的革命根據地,后來在反“圍剿”斗爭中與陝北蘇區連成一片,成為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全國“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
1934年2月,習仲勛來到南梁,深入群眾訪貧問苦,宣傳革命道理,發動建立各種群眾團體。他經常深入到與南梁山脈相連的環縣八珠?、樊家川、曲子等地,誅匪除惡、幫貧濟困、開展武裝斗爭、宣傳黨的主張,喚起環縣人民的革命意識。
當年11月,習仲勛當選為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主席,劉志丹任軍委主席,他們帶領紅軍游擊隊從華池進入環縣八珠?及樊家川一帶活動。當時,國民黨的地方反動民團在八珠一帶大肆進行反共宣傳,所以紅軍游擊隊一來,這裡的多數群眾都躲起來了。當地農民李鳳存忠厚善良,又因和劉志丹早就相識,才沒有離開。習仲勛找來李鳳存,在他的幫助下,找回群眾。習仲勛對大家說:共產黨是為窮人辦事情、謀利益的,大家不要聽信國民黨的謠言。共產黨是為千千萬萬勞苦大眾過上好日子,是為推翻黑暗的反動統治、解放被壓迫人民而斗爭的。共產黨游擊隊是人民的隊伍,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隻要我們團結一致、不懈奮斗,一定能使我們窮人翻身做主人。群眾聽了都很振奮。
一天,偵察員報告說,環縣土匪趙老五(趙思忠外號)一伙在八珠苟家原一帶搶劫,習仲勛立即派游擊隊出發,前往苟家原解救鄉親們。中午,游擊隊與這伙土匪遭遇在苟家原的一個?峴,當場打死打傷幾名土匪,其他匪眾倉皇逃跑。這件事在當地群眾中傳開后,老百姓對共產黨和游擊隊有了更深的了解,鄉親們爭著為游擊隊送糧做飯。
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后,加強軍事斗爭,開展“擴紅”運動,紅軍主力依托南梁根據地,首先向國民黨環縣政府所在地曲子新城發動進攻。劉志丹、習仲勛於1934年11月15日,命令紅二十六軍騎兵團從南梁出發,到達悅樂后與慶陽游擊隊匯合,長途奔襲曲子鎮。這次戰斗,紅軍俘敵近百人,國民黨環縣縣長化裝逃遁。戰斗結束后,紅軍在曲子鎮召開群眾大會,公審處決了罪大惡極的反動分子,並將繳獲的糧食、衣物等財產分給當地的貧苦農民。后來,習仲勛把八珠?李鳳存家作為陝甘邊根據地的一個秘密聯絡點和辦公地點,從此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向北延伸和發展到環江兩岸,革命火種撒播到整個環縣。
2 隨軍西征解放環縣
1936年5月初,中國工農紅軍東征戰役結束后,國民黨仍堅持“剿共”政策,繼續“進剿”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為鞏固和發展陝甘根據地,擴大紅軍,爭取西北抗日力量的聯合,5月18日,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以紅一方面軍的紅一、紅十五軍團和紅八十一師、騎兵團等組成西方野戰軍西征,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奉中央命令剛剛由關中調回陝甘寧省委的習仲勛又匆匆隨軍參加西征戰役。
西征部隊分左、中、右三路相繼出發。習仲勛隨集結在吳起鎮的左路軍——紅一軍團於5月28日出發,向甘肅東部的曲子、環縣方向隱蔽前進。在習仲勛的推薦下,西征紅軍指揮部進入環縣的第一站就安排在李鳳存家,並在這裡召開了西征的第一次會議,習仲勛及西征紅軍團以上干部參加了會議。會議決定西征的第一仗是奪取曲子鎮,並就曲子戰斗作了周密部署。會后,習仲勛召集當地群眾進行支前動員,組織了擔架隊,跟隨主力紅軍奔赴曲子戰斗前線。由於習仲勛在八珠?一帶有群眾基礎,西征紅軍指揮部安排他到當地工作團,解決部隊供給問題。習仲勛積極動員群眾捐獻糧食,並把附近的石碾子、石磨全部集中到八珠?,指派專人日夜不停地碾米磨面,把糧食和軍需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到前線,為紅軍西征作戰提供了堅實的后勤保障,被彭德懷譽為西征軍合格的“催糧官”。
1936年6月1日,曲子宣告解放。西征紅軍左路軍又佔領了木缽、環縣、洪德等地,解放了環縣及慶陽一帶廣大地區,打開了紅軍西進的大門。成立了中共曲環工委,習仲勛任工委書記,並立即領導開展創建新蘇區的工作。在他的領導下,成立了中共曲子縣委和縣蘇維埃政府,轄曲子、八珠、天子、合道、木缽、土橋、馬嶺、悅樂等8個區、42個鄉。習仲勛在他后來寫的一份材料中回憶到:“6月,隨西征野戰軍到曲子鎮,先擔任曲環工委書記,后改任環縣縣委書記。”
3 開創環縣歷史新紀元
為統一領導和管理陝甘寧新蘇區,中共中央在決定紅軍西征的同時成立了陝甘寧省,並於1936年6月將新成立的陝甘寧省府由陝北吳起鎮劉家渠村遷至環縣洪德河連灣,陝甘寧省的管轄范圍擴大到包括曲子、環縣、華池、固北、赤安、豫旺、豫海、定邊、安邊、鹽池等十多個縣,使這裡成為領導陝甘寧革命根據地開展工農武裝割據斗爭的大本營。紅軍西征解放環縣后繼續揮師西進,習仲勛即由曲子趕赴洪德城,任中共環縣縣委書記。毛澤東對於開辟以慶陽洪德為中心的西方根據地高度關注,於6月6日致電彭德懷,指出:“慶陽、洪德城線及其東西地區是西方根據地的重心,是鎮原以北人口經濟條件較好地帶,應以一軍團一個師及軍團政治部一半及陝甘寧紅軍主力全力擔負,亦限7月半完成初步赤化。”黨把赤化環縣的艱巨任務交給了習仲勛。對此,習仲勛回憶到:“為了穩定陝甘寧根據地,毛主席命令紅軍打退西面和北面的敵人。我也隨軍西征,在李富春同志為首的陝甘寧省委領導下,在隴東的環縣、曲子一帶做群眾工作。”
雖然從1936年6月任環縣縣委書記到9月調離隻有短暫的幾個月時間,但年僅23歲的習仲勛憑借著豐富的根據地建設經驗,把黨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身先士卒,扎實工作,各項工作迅速打開了局面,開創了環縣歷史的新紀元。
建立新政權,為開辟新蘇區提供組織保障。習仲勛任環縣縣委書記后,縣委立即成立了秘書室、組織部、宣傳部、軍事部和婦女部等工作機構。縣蘇維埃政府也同時成立秘書室、內務部、財政部、保衛部、裁判部等工作部門。新政權成立后,習仲勛積極宣傳黨的政策,動員耿榮昌等當地一大批進步青年參加鄉村革命工作,並介紹耿榮昌、楊富川等8人成為環縣第一批中國共產黨黨員。在他的領導下,環縣新蘇區的革命活動蓬勃發展,建立起環城、洪德、胡家洞子、山城、黑城岔和郭家原等6個區委和區蘇維埃政府及39個鄉黨支部,並於1936年6月底建立了縣、區、鄉三級黨政組織機構,使環縣的革命和建設有了牢固的戰斗堡壘。
組建地方武裝力量,保衛根據地安全。環縣位於陝、甘、寧交界地帶,新蘇區剛剛建立時,敵情、社情十分復雜。特別是盤踞在當地及周邊的趙思忠等幾十股土匪與國民黨武裝勢力相互勾結,經常騷擾破壞新生的紅色政權,殘害人民,屠殺黨員干部。面對嚴重的匪患和敵情,習仲勛高度重視地方武裝力量的建設,他帶領廣大干部群眾打土豪、分田地,在環城、洪德、胡家洞子3個區組建起游擊隊,迅速發展隊員40多人,配備槍支30余支。同時在縣蘇維埃政府成立了保安大隊,並號召組織各區、鄉成立自衛隊、兒童團等組織打擊敵匪的破壞和搗亂活動,積極開展革命武裝斗爭,保衛新生政權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習仲勛周密部署,將曾殘害我工作人員的匪徒抓獲,召開群眾大會,依法處決了作惡多端的匪徒,極大地震懾了地方土匪,鼓舞了民心,保衛了根據地安全。
密切聯系群眾,發動群眾參加抗日救亡運動。為了宣傳中共中央提出的“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政治主張,動員群眾參加抗日活動,習仲勛率領環縣各級干部與紅軍宣傳隊緊密配合,組成流動宣傳隊,深入南湫等偏遠山區農村,宣傳黨的抗日救國政策。當地群眾主動站崗放哨,保護各級黨員干部的安全。洪德街藥鋪掌櫃梁蒿山利用行醫賣藥之便,為習仲勛及縣委、縣蘇維埃政府收集情報。
廣泛宣傳動員,爭取群眾最大支持。1936年11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環縣山城堡與國民黨胡宗南部發生的山城堡戰役中,當地群眾給予紅軍極大的援助。紅軍一進入山城堡,環縣、曲子縣人民群眾就積極投身到支前擁軍活動中,騰出窯洞,讓出水窖,奉獻灶具,積極為紅軍提供食宿。男的送軍糧、搬軍械、搞運輸﹔女的紡線、織襪子、做軍鞋、碾米、推磨、做干糧﹔青少年、兒童團站崗放哨,為紅軍傳遞情報。甜水堡附近的群眾為紅軍送慰問糧20石,羊100多隻,銀元300塊﹔曲子縣八珠群眾趕運糧食50多馱﹔環縣、固北縣派出100多人給紅軍當向導。正是在習仲勛的宣傳和動員下,為山城堡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山城堡戰役的勝利証明,誰擁有了群眾,誰就能贏得戰爭。
為統一領導和管理陝甘寧新蘇區,中共中央在決定紅軍西征的同時成立了陝甘寧省,並於1936年6月將新成立的陝甘寧省府由陝北吳起鎮劉家渠村遷至環縣洪德河連灣,陝甘寧省的管轄范圍擴大到包括曲子、環縣、華池、固北、赤安、豫旺、豫海、定邊、安邊、鹽池等十多個縣,使這裡成為領導陝甘寧革命根據地開展工農武裝割據斗爭的大本營。紅軍西征解放環縣后繼續揮師西進,習仲勛即由曲子趕赴洪德城,任中共環縣縣委書記。毛澤東對於開辟以慶陽洪德為中心的西方根據地高度關注,於6月6日致電彭德懷,指出:“慶陽、洪德城線及其東西地區是西方根據地的重心,是鎮原以北人口經濟條件較好地帶,應以一軍團一個師及軍團政治部一半及陝甘寧紅軍主力全力擔負,亦限7月半完成初步赤化。”黨把赤化環縣的艱巨任務交給了習仲勛。對此,習仲勛回憶到:“為了穩定陝甘寧根據地,毛主席命令紅軍打退西面和北面的敵人。我也隨軍西征,在李富春同志為首的陝甘寧省委領導下,在隴東的環縣、曲子一帶做群眾工作。”
雖然從1936年6月任環縣縣委書記到9月調離隻有短暫的幾個月時間,但年僅23歲的習仲勛憑借著豐富的根據地建設經驗,把黨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身先士卒,扎實工作,各項工作迅速打開了局面,開創了環縣歷史的新紀元。
建立新政權,為開辟新蘇區提供組織保障。習仲勛任環縣縣委書記后,縣委立即成立了秘書室、組織部、宣傳部、軍事部和婦女部等工作機構。縣蘇維埃政府也同時成立秘書室、內務部、財政部、保衛部、裁判部等工作部門。新政權成立后,習仲勛積極宣傳黨的政策,動員耿榮昌等當地一大批進步青年參加鄉村革命工作,並介紹耿榮昌、楊富川等8人成為環縣第一批中國共產黨黨員。在他的領導下,環縣新蘇區的革命活動蓬勃發展,建立起環城、洪德、胡家洞子、山城、黑城岔和郭家原等6個區委和區蘇維埃政府及39個鄉黨支部,並於1936年6月底建立了縣、區、鄉三級黨政組織機構,使環縣的革命和建設有了牢固的戰斗堡壘。
組建地方武裝力量,保衛根據地安全。環縣位於陝、甘、寧交界地帶,新蘇區剛剛建立時,敵情、社情十分復雜。特別是盤踞在當地及周邊的趙思忠等幾十股土匪與國民黨武裝勢力相互勾結,經常騷擾破壞新生的紅色政權,殘害人民,屠殺黨員干部。面對嚴重的匪患和敵情,習仲勛高度重視地方武裝力量的建設,他帶領廣大干部群眾打土豪、分田地,在環城、洪德、胡家洞子3個區組建起游擊隊,迅速發展隊員40多人,配備槍支30余支。同時在縣蘇維埃政府成立了保安大隊,並號召組織各區、鄉成立自衛隊、兒童團等組織打擊敵匪的破壞和搗亂活動,積極開展革命武裝斗爭,保衛新生政權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習仲勛周密部署,將曾殘害我工作人員的匪徒抓獲,召開群眾大會,依法處決了作惡多端的匪徒,極大地震懾了地方土匪,鼓舞了民心,保衛了根據地安全。
密切聯系群眾,發動群眾參加抗日救亡運動。為了宣傳中共中央提出的“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政治主張,動員群眾參加抗日活動,習仲勛率領環縣各級干部與紅軍宣傳隊緊密配合,組成流動宣傳隊,深入南湫等偏遠山區農村,宣傳黨的抗日救國政策。當地群眾主動站崗放哨,保護各級黨員干部的安全。洪德街藥鋪掌櫃梁蒿山利用行醫賣藥之便,為習仲勛及縣委、縣蘇維埃政府收集情報。
廣泛宣傳動員,爭取群眾最大支持。1936年11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環縣山城堡與國民黨胡宗南部發生的山城堡戰役中,當地群眾給予紅軍極大的援助。紅軍一進入山城堡,環縣、曲子縣人民群眾就積極投身到支前擁軍活動中,騰出窯洞,讓出水窖,奉獻灶具,積極為紅軍提供食宿。男的送軍糧、搬軍械、搞運輸﹔女的紡線、織襪子、做軍鞋、碾米、推磨、做干糧﹔青少年、兒童團站崗放哨,為紅軍傳遞情報。甜水堡附近的群眾為紅軍送慰問糧20石,羊100多隻,銀元300塊﹔曲子縣八珠群眾趕運糧食50多馱﹔環縣、固北縣派出100多人給紅軍當向導。正是在習仲勛的宣傳和動員下,為山城堡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山城堡戰役的勝利証明,誰擁有了群眾,誰就能贏得戰爭。
4 情系環縣老區心系當地群眾
習仲勛在環縣工作期間,由於當時環境險惡,縣委辦公地點經常轉移。一次,習仲勛因緊急情況連夜趕往魏前掌,由於夜黑路陡、跋山涉水,途中還跑丟了一隻鞋,赤著一隻腳跑到魏前掌時已是雞叫時分。北方的深秋,天氣已經很冷,由於長時間在布滿扎刺的冰冷山路上奔跑,雙腳失去了知覺,房東魏大爺用被子包住習仲勛的雙腳,用了一個多時辰才使他的雙腳恢復知覺。據當時在環縣婦女工作部工作的郝明珠回憶,由於環縣縣委被哥老會包圍過好幾次,所以習仲勛和縣委的工作人員白天在洪德城工作,晚上就鑽進梢林,縣委領導同志住的窯洞,群眾常常自覺為其站崗放哨。
在環縣工作的日子裡,習仲勛不搞特殊化,同群眾同吃同住打成一片。由於當時環縣條件艱苦,群眾生活困難,習仲勛和當地群眾一樣,以糜面窩頭和小米粥為一日三餐。有時,群眾為給習仲勛改善生活,做一盤羊羔肉,習仲勛就說:“在生活上不能給我搞特殊化,我也是從農民家庭走出來的人。”
由於革命工作需要,習仲勛於1936年9月參加了在保安(現志丹縣)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后就調離環縣,任關中地區特委書記。環縣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戰斗的足跡和血汗。習仲勛始終情系革命老區,心系人民群眾,在新中國成立后擔任黨和國家領導職務以至退休后,始終惦念著環縣的改革和發展。習仲勛和人民心連心,環縣人民也始終懷念習仲勛書記。1985年、1998年,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帶著全縣人民的心願到北京、深圳看望習老並匯報環縣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他深情地回憶起在環縣戰斗和工作的歲月及和環縣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多次關切詢問當地群眾的生活狀況。在他親自銜接下,1998年深圳市政府為環縣無償投資400萬元,改造擴建了環縣肉聯廠,促進了環縣畜牧業發展及肉食品深加工產業鏈。2001年6月,時任環縣縣委書記周天佑、縣長吳秉儒專程赴深圳向習老匯報環縣經濟發展情況以及存在的貧困問題,習老聽了匯報后,對革命老區存在的貧困問題非常關心和重視,當即向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寫了親筆信,信中寫到:“甘肅省環縣是陝甘寧革命老區,該縣的人民群眾曾為中國革命事業做出過重大貢獻和犧牲。由於受歷史和自然條件的影響,解放至今,該縣仍未整體解決溫飽,是甘肅省沒有完成脫貧任務的6個貧困縣之一。從目前情況看,由於自然條件惡劣,災害較多,經濟發展相對滯后,依靠該縣自身力量難以在短時間內改變貧困落后面貌。鑒於以上情況,請考慮將環縣列為國家重點扶持縣,並安排國家有關部委進行定點幫扶。”在習老的支持和幫助下,環縣進入了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之列,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扶持,極大地促進了環縣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2000年6月,習仲勛委托夫人齊心老人帶領子女專程來看望環縣人民,在曲子、洪德等習老曾戰斗和工作過的地方,同當地干部群眾親切交談,撫古追今,帶來了習老對環縣人民的惦念和關懷。2011年,由全國紅軍小學建設工程辦公室實施,在習仲勛戰斗和工作過的革命老區環縣曲子鎮援建了“環縣習仲勛紅軍小學”,教育和啟發下一代繼承先烈遺志,發揚革命傳統。
我們深切緬懷習仲勛同志,就是要學習他心系群眾、艱苦奮斗的務實作風和高尚品德,激勵和鼓舞全縣人民堅定信心、振奮精神、扎實工作、開拓進取,奮力把老一輩革命家開辟的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