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領導人受訪有何講究? 選擇正規嚴肅大報--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揭秘:領導人受訪有何講究? 選擇正規嚴肅大報

解讀

2013年06月01日09:15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 解讀

  在訪問拉美三國前夕,習近平接受了拉美和加勒比三國媒體的聯合書面採訪。中國領導人出訪,經常接受媒體採訪。採訪都採取哪些形式?這些媒體又是如何選擇的?

  媒體選擇

  電視採訪少 報紙採訪多

  我國國家領導人在出訪前夕,經常接受外媒採訪,群訪或專訪都有。

  2012年2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美前夕,接受了美國《華盛頓郵報》的書面採訪,不但闡述了對中美關系的看法,還表示自己最愛游泳,有時間會在電視前看NBA賽事。

  今年3月,剛剛就任國家主席的習近平在首訪俄羅斯和非洲前夕,接受了多家媒體的聯合採訪,分別是俄羅斯俄通-塔斯社、俄羅斯全國廣播電視公司、南非衛星電視五台、印度報業托拉斯、巴西《經濟價值報》和中國新華社。

  在採訪中,習近平表示,了解中國要切忌“盲人摸象”。領導者要深入了解國情,要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自覺,要有“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態度,絲毫不敢懈怠,絲毫不敢馬虎,必須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習近平又一次對媒體提到了自己的諸多愛好——讀書、游泳、爬山,年輕時喜歡足球和排球,還和巴西記者談到了“世界杯”和“章魚保羅”。

  領導人接受採訪,對媒體是如何選擇呢?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副會長馬振崗介紹,群訪時一般會選擇正規嚴肅的大報,專訪時則會選擇接受著名專欄作家和名記者的採訪。電視採訪比較少,報紙採訪比較多。

  採訪資格

  媒體採訪要提前申請

  中國駐哥斯達黎加前大使李長華表示,領導人出訪時接受媒體採訪,要根據需要安排。領導人到訪,是很重要的新聞,很多媒體都有興趣。一般來說,媒體要提前申請,取得相應資格,才能允許採訪。專訪一般都是主流媒體,在當地影響比較大。“在領導人出訪之前,媒體提出申請,我們根據情況進行安排。領導人的日程很緊,因此安排媒體採訪也要進行充分的准備。”

  馬振崗表示,公共外交目前是各國領導人出訪時都十分重視的工作,其中兩個體現就是演講和接受媒體採訪。公共外交並不僅限於民間外交,真正意義上的公共外交包含兩個部分:一是官方對出訪國民眾的工作,包括接受採訪、家庭訪問、參加民間活動等﹔二是民間組織和人士進行的公共外交活動。“國家領導人在除官方會談之外所做各個方面的活動,都是公共外交的行為。”

  採訪內容

  領導人直面答敏感問題

  領導人接受媒體面對面的專訪,總會令人關注。

  1986年,中南海紫光閣,美國著名節目主持人華萊士專訪了鄧小平85分鐘。兩個人在對話時,每個人手裡都夾著一支煙。通過他的採訪,鄧小平向全世界傳遞了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中國的改革,絕對不會走回頭路”。

  2000年,江澤民主席在北戴河也接受過華萊士的訪問,給出的條件是:不限時間,不限問題。

  2009年,溫家寶總理在倫敦接受過《金融時報》的專訪。談到有人將金融危機的原因轉嫁給中國時,他犀利地駁斥說,“靠舉債而過度消費的人反過來責難借給他錢的人,這不是顛倒是非嗎?中國有句話,叫豬八戒倒打一耙”。

  馬振崗表示,外國記者提出的問題,不但是他們所關心的問題,有時候也是中國老百姓關心的重大問題。通過媒體採訪,領導人可以解釋我們的立場,把我們的觀點和立場傳播出去。

  “如果編輯需要對某些段落進行改動,應該雙方及時溝通,取得同意才行。”馬振崗說,“在對領導人進行採訪后,不會對內容進行刪改,怎麼說的就怎麼報道。”

  新京報記者 儲信艷 韓旭陽

分享到:
(責編:申亞欣、楊鐵虎)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