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建柱:建設基礎更牢的平安中國 群眾評價是試金石--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孟建柱:建設基礎更牢的平安中國 群眾評價是試金石

2013年05月31日21:17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北京5月31日電 (唐述權)據公安部網站消息,5月31日,深化平安中國建設工作會議在江蘇蘇州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中央綜治委主任孟建柱出席會議並講話。孟建柱強調,要積極推動平安建設向前端延伸、向基層延伸,努力建設主動性更強、基礎更牢的平安中國。平安不平安,群眾說了算。群眾的意願是平安建設的“風向標”,群眾的評價是平安建設的“試金石”。各級政法綜治部門要認真研究解決好平安建設“為了誰、依靠誰、誰來評判”的問題,把群眾滿意作為衡量和檢驗平安建設成效的根本標准,建立健全以民意為導向的工作機制,善於用群眾的眼光審視平安建設的各項工作,善於用群眾的視角反思平安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力爭每年都辦成幾件實事、解決幾個突出問題,努力創造群眾追求、認可、滿意的平安,讓平安建成真正成為惠民工程、民心工程。

孟建柱在會上強調,要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設平安中國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適應小康社會新要求和人民群眾新期待,繼承優良傳統,積極改革創新,著力把握規律,下大氣力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加強源頭性基礎性工作,在更高起點上全面推進平安中國建設,努力建設領域更廣、人民群眾更滿意、實效性更強的平安中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作出新貢獻。

孟建柱充分肯定了平安建設取得的明顯成效,總結了平安建設積累的有益經驗,並向長期戰斗在平安建設一線的同志們表示敬意,向積極參與支持平安建設的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表示感謝。他說,早在1983年的春天,鄧小平同志到江蘇蘇州等地考察后,描繪了對小康社會的美好願景,其中包括“人們的精神面貌變化了,犯罪行為大大減少”等平安建設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其中一條重要衡量標准就是社會和諧穩定。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群眾對過上美好生活有新期待,對平安建設有新標准。人民群眾不僅關注人身安全,而且關注吃得放不放心、住得安不安心、出行是否平安、小孩上學是否安全﹔不僅關注打擊犯罪、維護穩定成效如何,而且關注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的水平高不高﹔不僅關注自身合法權益能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而且關注政法綜治部門是否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社會公平正義能否以看得見的方式得到充分體現。各級政法綜治部門要充分認識全面推進平安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切實加強對平安建設的科學規劃,在更高起點上、更高水平上建設平安中國。

孟建柱要求,建設平安中國,既要著眼長遠,在制度、機制、能力建設上下功夫,又要立足當前,在解決當前突出問題上見實效。要緊緊抓住人民群眾反映強烈、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制約平安建設深入開展的突出問題,一個一個地攻堅克難,確保社會大局持續穩定、人民群眾安全感穩步提升。要全面加強社會治安工作,把專項打擊與整體防范結合起來,積極預防、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切實提高動態化條件下駕馭社會治安局勢的能力﹔把重點整治與完善機制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消除治安隱患和治安盲點﹔把保障安全與服務民生結合起來,正確處理安全第一與服務至上的關系,進一步增強公共安全管理服務效能。要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糾紛,開展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努力使重大決策的過程成為黨委政府傾聽民意、改善民生、化解民憂的過程,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的發生﹔要堅持和發揚“楓橋經驗”,深入開展大下訪、大排查、大調處活動,完善大調解工作體系,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穩步推進涉法涉訴信訪工作改革,努力把解決群眾訴求、化解社會矛盾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要依法維護信息網絡安全,強化對網絡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整治,培育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引導廣大網民成為網上平安中國的建設者。

孟建柱指出,影響平安的問題是經濟社會發展中深層次矛盾的綜合反映。深化平安建設,既要治標,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又要治本,著力解決深層次矛盾。要積極推動平安建設向前端延伸、向基層延伸,努力建設主動性更強、基礎更牢的平安中國。堅持以人為本、共建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平安建設的源頭性工程。各級政法綜治部門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推動發展為民、富民安民,積極推動解決人民群眾的基本民生問題,不斷鞏固社會和諧穩定的物質基礎和民意基礎,從根本上預防和減少不和諧不穩定因素。要牢固樹立固本強基的思想,進一步加強基層政法綜治組織建設,整合基層服務管理資源,提高基層綜合服務管理水平,增強城鄉社區服務群眾、解決訴求、化解矛盾的能力﹔大力加強基礎建設,努力實現基礎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礎化,提高動態化、信息化條件下基礎工作水平﹔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基層平安、行業平安創建活動,努力以小平安累積大平安。

孟建柱強調,平安建設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隻有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人民主人翁精神,平安建設才能擁有不竭動力。各級政法綜治部門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努力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動員組織人民群眾的新機制新辦法,形成平安建設人人參與、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要更加注重發揮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更加注重發揮人民團體、群眾組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的積極作用,更加注重把傳統有效做法與現代科技手段有機結合起來,提高新形勢下動員組織人民群眾的能力和水平,為平安建設提供力量源泉。

孟建柱指出,平安不平安,群眾說了算。群眾的意願是平安建設的“風向標”,群眾的評價是平安建設的“試金石”。各級政法綜治部門要認真研究解決好平安建設“為了誰、依靠誰、誰來評判”的問題,把群眾滿意作為衡量和檢驗平安建設成效的根本標准,建立健全以民意為導向的工作機制,善於用群眾的眼光審視平安建設的各項工作,善於用群眾的視角反思平安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力爭每年都辦成幾件實事、解決幾個突出問題,努力創造群眾追求、認可、滿意的平安,讓平安建成真正成為惠民工程、民心工程。

孟建柱強調,各級政法綜治部門要牢固樹立依法治理的理念,善於運用法治思維謀劃、推進平安建設各項工作,善於運用法治方式研究、解決平安建設面臨的問題,進一步提高平安建設法治化水平。要把依法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作為根本任務,正確處理好打擊與保障人權、社會管理與服務群眾的關系,把以人為本、執法為民的要求落實到平安建設的每一個方面、每一個環節。要強化人權意識、証據意識、程序意識和自覺接受監督意識,進一步規范執法行為,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強化監督制約,確保嚴格執法、公正司法。要把依法解決矛盾和問題作為基本要求,善於把平安建設中的成熟做法上升為法律制度,善於發揮法治的引導、規范、保障、懲戒作用,切實做到依法化解社會矛盾、依法預防打擊犯罪、依法規范社會秩序、依法維護社會穩定。要把引導人民群眾依法表達訴求作為重要內容,鼓勵人民群眾通過訴訟、仲裁、調解等方式解決矛盾糾紛、實現定分止爭,共同維護法治機制、法治權威,努力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圍。

孟建柱要求,要主動適應社會信息化發展的大趨勢,按照科技引領、信息支撐的思路,加快推進平安建設信息化進程,著力實現平安建設信息資源的共享共用,著力推動信息化建設成果更好更快地轉化為平安建設能力,著力運用信息化提升社會管理服務效能,著力推進平安建設與智慧城市建設的深度融合,不斷提升平安建設現代化水平。要牢固樹立合作就是資源、就是戰斗力的理念,進一步統籌資源、整合力量,健全機制、創新方法,著力構建黨政領導、綜治協調、部門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工作格局,進一步形成平安建設的整體合力。

國務委員、中央政法委副書記、公安部部長郭聲琨主持會議。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和汪永清、耿惠昌、吳愛英、李東生、王建平、陳訓秋等中央政法委員會委員出席會議。

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學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蔣宏坤出席會議並就平安建設經驗作了大會發言。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委主管政法綜治工作的負責同志、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有關負責同志,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政法委書記、綜治辦主任,各省會市(自治區首府)和計劃單列市黨委政法委書記出席會議。

分享到:
(責編:唐述權、劉軍濤)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