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並進 共創輝煌--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攜手並進 共創輝煌

2013年05月28日17:49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新華網柏林5月28日電(記者劉華 班瑋)5月26日,柏林飄著小雨。對絕大多數德國人來說,這又是一個悠閑的休息日。不過,總理默克爾的日程卻排得滿滿當當,這兩三天,她有一位重要的客人。

  應默克爾邀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25日至27日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訪問期間,李克強會見了高克總統,與默克爾總理進行了多形式、高密度、長時間會談,兩國總理共同宣布中德語言年開幕。此外,李克強還廣泛接觸德國政界、經濟界人士,中德雙方簽署涵蓋制造業、投資、財金、城鎮化等領域的一系列合作協議。訪問德國是此訪最后一站,也是最重頭的一站。

  密集的行程,深入的溝通,廣泛的共識,為助推中德戰略伙伴關系繼續穩步前行提供了新的動力。

  高層互動引領中德關系穩步向前

  從歡迎儀式到大小范圍會談,從歡迎晚宴到私人早餐,從共同見証合作協議簽署到共同會見記者,李克強25日傍晚抵達柏林后,在德停留僅約48小時,而兩國總理進行了7-8個小時交流,就雙邊關系和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廣泛、深入、坦誠地交換意見,就許多重要議題達成共識。

  外交部部長王毅說,德國是李克強總理此次亞歐之行的收官之作。德國是與中國關系最密切、互信程度最高、合作最深入的歐洲國家之一,是李克強總理此訪的唯一歐盟國家。此次訪問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意義。

  “領導人之間加深相互了解是必不可少的。”德國經濟亞太委員會地區主任施特拉克認為,高層互動對推動國家間關系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領作用。“領導人之間建立起互信之后,政治和經濟領域出現的問題就比較容易解決。”

  施特拉克還以中德政府磋商機制為例說,目前中德兩國之間的互信“很深、很穩定,令人欣喜”。建立於2011年的中德政府磋商機制,是中國與歐盟國家中首個此類對話機制。李克強訪德期間,雙方再次確認,下一輪磋商將於明年在德國舉行。

  此訪之前,李克強和默克爾有過兩次會面。今年3月15日,默克爾致電李克強,祝賀他當選國務院總理,成為李克強當選后第一位同他通電話的外國領導人。

  分析人士認為,這次在德國大選臨近、日程繁忙的情況下,默克爾在周末這一歐洲人十分看重的休息時間熱情接待李克強,充分體現出她對發展中德關系的重視。此次訪問,無疑將進一步加強兩國總理之間的工作關系。

  正如領導人之間的密切互動引領著兩國關系發展方向一樣,中德關系的全面深入發展也對整個中歐關系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引領作用。

  訪德即訪歐。“德國是歐盟的核心成員國,中德關系走在中國同整個歐洲關系的前列,可以成為中歐關系發展的標杆。”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認為,此次李克強訪問德國、瑞士,加上之前法國總統奧朗德訪華,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歐開展全方位外交戰略的體現,有助於為中國的和平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王毅說,從中歐關系看,歐盟是多極化世界中的重要一極,中方一向堅定支持歐洲一體化進程。今年是中歐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10周年,中歐關系發展面臨新的契機。加強中德關系的實質在於推動中歐關系的持續發展。中德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從根本上講,符合歐洲整體利益,有利於歐洲的長遠發展。

  務實合作為中德關系注入不竭動力

  27日,李克強在中德工商界午宴上發表演講時指出,要推動中德合作,實現政府和企業兩輪驅動,雙軌並進。

  李克強訪德期間,兩國總理重點討論並規劃了未來一段時期雙方合作的重點,確定了開展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合作以及財金對話、相互投資、人才培養等方面交流創新的合作思路,推出了新的合作機制。雙方企業界還簽署總額約521億元人民幣的商業合同。

  李克強與德國企業家交流互動,認真聽取他們對擴大中德合作的意見,解答他們提出的問題,鼓勵他們擴大與中國的合作。

  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表示,當前,中國正致力於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同步協調發展,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從深化開展對德合作的角度來看,我們將重點推動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節能環保、高端制造等領域的務實合作,攜手推進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相信在這一過程中,兩國經濟的發展會獲得巨大的合作空間,也必將會給兩國企業帶來巨大機遇。

  此外,加強中德兩國“財長+行長”的財政金融對話,成立中德經濟顧問委員會和德國中國商會,在德國啟動設立投資促進機構等一系列舉措,也必將為兩國開展財金合作、推動相互投資提供新的助力。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德國是中國在歐盟最大、世界第六大貿易伙伴國,中德雙方的投資合作也在不斷拓展和深入,已逐漸成為兩國深化合作、互利共贏的一大亮點。”

  2012年,中德雙邊貿易額為1611億美元,相當於中歐貿易總額的三分之一左右。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已累計批准德國企業在華投資項目7903個,德方實際投入201億美元﹔中國企業在德國非金融類累計投資額為31億美元。

  “兩國企業相互投資活躍積極,足以說明兩國經濟合作有著內在的推動力。”高虎城說,未來兩國務實合作還將進一步加強。

  人文交流夯實中德關系民意基礎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日益增多的人文交流有助於夯實兩國關系發展的社會和民意基礎。

  26日上午,李克強不僅見到久未謀面的老朋友多爾德,還收到一份珍貴的禮物——6張拍攝於23年前的老照片。

  1990年秋,李克強率領中國青年代表團訪問德國,當時就是多爾德等人接待了代表團一行,而照片拍的就是當年中德青年友好交流時的情形。

  憶往昔,李克強說,年輕時代的朋友是記憶深刻、難以忘記的。未來屬於年輕人,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未來,要花更多力量推進中德青年交流,讓中德友誼的種子結出更豐碩的果實。

  著眼於兩國關系的可持續發展,在李克強訪德期間,雙方決定開展中德“萬名中小學生交流項目”。

  掌握一種語言就掌握了打開一國文化之門的鑰匙。26日,李克強和默克爾共同宣布啟動中德語言年,拉開了兩國又一重大人文交流活動的序幕。而就在四個多月前,中國在德國舉辦“中國文化年”活動才剛剛落下帷幕。

  目前,德國已有60多所高校、230多所中小學開設漢語課程,建立了17所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中國有98所高校和約120所中小學教授德語,建立了13所歌德課堂。

  可以料想,隨著語言年活動的推進,會有越來越多的兩國民眾尤其是青年,掌握了解彼此文化的鑰匙,中德這兩個偉大國家之間的溝通交往也將變得更加寬廣通暢。

  中德關系沒有最好,隻有更好,沒有“完成時”,隻有“進行時”。展望未來,中德關系一定會在新的起點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從而譜寫出兩國共同發展新的輝煌篇章。

分享到:
(責編:劉軍濤)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