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正視歷史才能開創未來——記李克強參觀波茨坦會議舊址--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隻有正視歷史才能開創未來——記李克強參觀波茨坦會議舊址

■ 人民網記者 吳樂珺

2013年05月27日14:25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26日上午,正在德國進行訪問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參觀了位於勃蘭登堡州的波茨坦會議舊址切齊琳宮。

切齊琳宮掩映在一片青翠當中,赭牆紅瓦的建筑,古色古香的庭院,素雅庄重。切齊琳宮始建於1914年,以末代德國君主威廉二世的王儲妃切齊琳公主的名字命名。

李克強詳細聽取了波茨坦會議有關情況的介紹,並仔細觀看了《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珍版復印件。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蘇聯、美國、英國三國首腦在切齊琳宮舉行會議,商討二戰戰后秩序。隨后,三國外長發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確認了將台灣及澎湖列島歸還中國的《開羅宣言》。

歷史的浮萍掩不住那段叱?的風雲,靜謐的背后是被定格的永恆瞬間。蘇美英三國首腦會談的大廳裡,開會的大圓桌依然按原樣擺放,牆上陳列的歷史照片記錄著當年那場永載歷史的會議場景。李克強駐足觀看,並陷入沉思。

參觀結束后,李克強來到庭院當中,冒著小雨向在場記者發表講話。李克強說,波茨坦會議舊址對世界和中國都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地方。在這裡發表的《波茨坦公告》向法西斯勢力升起正義的旗幟。更重要的是向世界法西斯勢力發出了最后通牒。人們不會忘記,正是在向日本法西斯發出最后通牒20天后,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並無條件投降,這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世界人民的勝利。

李克強堅定地表示,作為一個中國人,也作為中國人民的代表,我要特別強調,《波茨坦公告》第八條明確指出:《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開羅宣言》中明確規定,日本所竊取的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台灣等島嶼歸還中國。這是用幾千萬生命換來的勝利果實,也是二戰后世界和平秩序的重要保証。所有熱愛和平的人,都應該維護戰后和平秩序,不允許破壞、否認這一戰后的勝利果實。

歷史是客觀存在,也是一面鏡子,中國古語說,“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隻有正視歷史,才能開創未來。任何否認或企圖美化那段法西斯侵略歷史的言行,不僅中國人民不能答應,世界各國愛好和平的正義力量都不能接受。中國願同世界各國愛好和平的人們攜手,維護二戰后確立的和平秩序,維護世界和平與繁榮。“正是因為有了和平的國際環境,各國人民才能享受美好的生活。中德兩國人民都熱愛和平,支持中德友好、中歐友好。我們願與德方、歐方一道,繼續共同努力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李克強最后表示。

沒有正視歷史的勇氣,就沒有開創未來的底氣。李克強的話,贏得在場人士的肯定。德國一家報紙的記者表示,他也很贊同李克強的話。德國在歷史上曾經犯過錯,戰后不斷向猶太人道歉,並多次表示德國已從歷史中總結和吸取了教訓,這樣才能獲得寬容和尊重。

分享到:
(責編:凌陳、楊鐵虎)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