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5月25日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丁一凡5月25日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以“中瑞自貿協定與雙邊合作新機遇”為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他認為,瑞士被認為是全球最開放的經濟體,跟這樣的最開放的經濟體達成貿易渠道,對於推動中國經濟進一步開放有幫助。這對我們參與其它的自由貿易談判也提供了一個比較好的參照。
談到中瑞自貿協定的意義,丁一凡表示,中瑞自貿協定成果豐富,具有雙重的意義。一是有象征性含義。按照各種標准來衡量,瑞士本身都是世界上最開放的經濟體。瑞士承認中國是一個非常開放、非常自由的經濟體,才會跟中國簽這個協定,這樣也向世界証明了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從道義上講,如果再有指責中國的說法將是說不過去的﹔因為一個世界上這麼自由、這麼開放的經濟體都承認中國,那些不承認中國的國家就站不住腳了,所以象征意義非常非常強。第二層含義,瑞士周圍都是歐盟國家,瑞士跟這些歐盟國家是有自由貿易協定的,某種程度上瑞士會成為中國進入歐洲市場的跳板。從這個角度上講,自貿協議的作用是遠遠超過雙邊貿易的。丁一凡指出,中瑞自貿協定談判是中國和瑞士之間全方位的談判,這對我們參與其它的自由貿易談判提供了一個比較好的參照。
如何理解李克強總理提到的中國與自貿區伙伴之間共享的“開放紅利”、“改革紅利”和“發展紅利”?丁一凡認為,實際上這是中國的一貫態度。我們不是像某些輿論指責的那樣,我們只是從開放的貿易體系中得到好處,別人都沒得到好處。我們是希望通過開放的貿易體系,讓別人也能夠從中國快速增長中受益。
瑞士精通金融管理,中國金融改革可以從中學到些什麼?丁一凡說,肯定可以學很多東西,但是這個需要雙方討論。瑞士金融經過了大起大伏,在這麼混亂的國際金融裡還能夠逃生,說明它有很大的能力。除了金融投資,瑞士在金融市場方面有豐富的經驗。瑞士是全球很大的原材料和能源的金融交易市場,中國也想在上海建立這樣的市場,這些方面中瑞之間都應該有很大的合作和交流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