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土地督察沈陽局在大連舉行媒體開放日--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原創稿庫

國家土地督察沈陽局在大連舉行媒體開放日

2013年05月24日16:58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大連5月24日電   (王金海、張世安)國家土地督察沈陽局24日在大連舉行媒體開放日活動,以在大連普蘭店例行督察為工作載體,全面展示國家土地督察沈陽局初步形成的以例行督察、審核督察、專項督察三大核心業務,以及在線督察、資料報備和調查研究三大基礎支撐的土地督察業務體系。國家土地督察沈陽局局長崔岩,大連市副市長張亞東等出席活動。

據了解,土地例行督察是對一定時間段內地區土地利用和管理情況進行全面或專項的常規性監督檢查和評估。經國家土地總督察批准,今年4月15日至5月20日,沈陽督察局派出督察組對大連普蘭店市開展了例行督察。本次督察實地巡察545宗土地,涉及土地面積3311.89公頃﹔審核各類卷宗1875卷,涉及土地面積6922.22公頃﹔約談政府部門負責同志、用地單位負責人33名﹔召開座談會5次。

在例行督察中,國家土地督察沈陽局按照“走程序、全覆蓋,抓重點、緊跟蹤,先培訓、再座談,兩級審、集體定,速匯總、免遺漏,留証據、歸檔案”的原則,開展例行督察。通過對“批、供、用、補、查”等土地管理和利用全程,依次分類查看全部卷宗﹔將審核重點放在是否存在周邊城市或東北地區督察發現問題,一個卷宗發現的問題立即在其他同類卷宗內查找,迅速擴大工作成果﹔每類卷宗審核前,先進行業務培訓和問題多發點講解,明確重點、統一標准,然后與各單位主管人員座談,了解工作依據,查找違法違規線索,帶著疑點審核﹔全員審核、分工合作,集中審核同類卷宗,分兩組初審、組長復核,每晚召開碰頭會,集體研究問題定性及次日工作重點﹔對發現的問題“日清類結”,及時形成文字描述及匯總表格﹔復印歸檔發現問題的相關証據,用數碼相機拍照留存,導入土地督察“一張圖”例行督察成果庫。

據崔岩介紹,國家土地督察沈陽局積極探索例行督察工作模式,在例行督察過程中“擴面提質”,實現土地例行督察兩個全覆蓋。一是實現了土地利用和管理工作環節全覆蓋,對地方政府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批、供、用、補、查”等各個環節進行全面“體檢”,重點核查8方面內容: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落實情況、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情況、土地供應政策執行情況、節約集約用地情況、土地開發整理情況、土地執法監管情況、土地登記和抵押融資情況、涉地部門履職情況等。督察組督察時段為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二是實現了對地方政府和政府管理的發改、財政、規劃、建設等行政部門涉地事項全覆蓋。同時,注重“信息化”銜接,在線督察系統圖形比對結果與“基礎圖件疊加”工作方法分析結論相互映証,提前鎖定重點審核卷宗﹔列出了“批、供、用、補、查”等工作環節審核重點,疑似問題全部拍照取証,規范了內業審核工作步驟﹔實行“陽光督察”,公開工作內容,公開接待群眾來訪。與普蘭店市信訪局成立了聯合接訪辦公室,公布了信訪電話,專人負責例行督察期間的涉地信訪工作。邀請2位社會監督評議員走進督察組,參加督察活動。

參加媒體開放日活動的記者,在督察現場看到,督察組利用3S技術、現代通訊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土地督察工作,開發和應用集綜合業務辦公、督察線索發現、內業審核分析、實地巡查核查等業務為一體的在線土地督察系統,極大地提高督察工作效率。為及時掌握督察區域土地利用和管理情況,沈陽督察局建立了基礎資料報備制度,主要包括8方面內容:土地利用規劃和計劃、土地利用現狀、建設用地審批、土地供應、設施農業用地、增減挂鉤項目、土地開發整理、工礦廢棄復墾利用等相關資料,為例行督察和審核督察提供基礎支撐。截止5月23日,大連市往年度基礎資料報備進度已近90%,2013年第一季度基礎資料除市本級、金州新區外均已報送齊全。

大連市副市長張亞東表示,隨著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發戰略和大連全域城市化戰略的實施,大連市用地需求量不斷加大。特別是大連市工業園區佔到遼寧沿海經濟帶園區總量的一半,如果不科學規劃、合理使用,將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國家土地督察沈陽局多次到大連督察調研,在園區用地利用管理上給予政策指導,及時提出意見,共同破解難題。今年,督察組在普蘭店市進行例行督察期間,啟動了“大連市全域城市化進程中耕地保護目標責任落實情況調研”,將對大連耕地保護制度落實和全域城市化健康推進起到重要促進作用。

聯系本文記者

王金海
[留言][博客][微博]
分享到:
(責編:楊鐵虎)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