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劉健談中巴關系:深植友誼 始終不渝--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大使劉健談中巴關系:深植友誼 始終不渝

2013年05月17日08: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中國和巴基斯坦地理相近,利益相連,情感相親,關系特殊。中國領導人曾用“比山高、比海深”來形容中巴間始終不渝的友好關系,巴基斯坦朋友又加上“兩比”:“比蜜甜、比鋼硬”

再過幾天,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訪問巴基斯坦。雖經歷國際風雲變幻,中巴關系卻堅如磐石,歷久彌新,成為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文化國家間和睦合作、互信互助的典范。

中巴特殊友誼為我在巴基斯坦開展工作提供了極大便利。巴基斯坦領導人大多對中國懷有深厚感情。作為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我不僅被視為最友好國家駐巴使節,更被當作特殊朋友和“自家人”,經常成為巴總統、總理、內閣部長、軍方和主要政黨領導人的座上賓。很多國家駐巴使節對此羨慕不已,紛紛問我中巴關系為何能發展到今天的高度。我說,中巴兩國不僅利相連,更是義相牽。中巴友誼之樹根深葉茂,碩果累累,是因為中巴始終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彼此尊重,以誠相待,為中巴友誼之樹打牢了根基﹔中巴總在關鍵時刻力挺對方,在危難時刻幫助彼此,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給中巴友誼之樹以精心呵護﹔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巴領導人、政府和人民始終不渝發展中巴關系,務實合作,交流互鑒,為中巴友誼之樹播洒陽光雨露。

巴基斯坦與中國地理相近,利益相連,情感相親,關系特殊。縱觀歷史,巴基斯坦在新中國外交史上佔有重要一席,在幫助中國打破西方封鎖、實現中美關系正常化、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等問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巴基斯坦是我周邊乃至全球范圍內對我最友好的朋友,中巴關系已經超越雙邊范疇,具有廣泛的國際和地區意義。

在巴基斯坦工作期間,我見証了中巴兩國外交許多值得記錄和書寫的歷史。2008年中國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巴基斯坦第一時間向災區送去全部戰略儲備帳篷,可謂傾囊相助。過去兩年,中國新疆各界民眾冒著生命危險,將過冬物資送到受堰塞湖阻塞的巴基斯坦民眾手中。我清楚地記得,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當巴基斯坦代表團入場時,全場數萬名中國觀眾自發起立,報以雷鳴般熱烈掌聲。中國人習慣把真正靠得住的朋友稱為“鐵杆”朋友,意思是兄弟情誼如鋼鐵般牢固。在中國人民心裡,巴基斯坦永遠都是這樣的“鐵杆”朋友。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在巴基斯坦的國語烏爾都語裡,“中國”和“糖”是一個字,都讀作“秦尼”,所以中國人對巴基斯坦人來說,自然總是甜蜜的。到過巴基斯坦的中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隻要說明自己是中國人,對方的態度就會立即變得熱情友好起來,辦事也容易多了。一些外貌與中國人相似的外國人告訴我,他們有時在被巴方問及是否是中國人時含糊其辭,不予否認,從而受到巴方禮遇,也算是沾了中巴友誼的光。中國代表團常常會用“沉浸在友誼的海洋裡”來形容他們的訪巴經歷。可不是嗎?一踏上巴基斯坦的土地,迎接他們的總是歡樂的笑臉、親切的握手和熱情的擁抱,總會有玫瑰花編成或用金色飾料做成心形挂墜的“哈爾”(花環)挂到每人胸前。在巴基斯坦,無論是與政府官員交談,還是與普通百姓接觸,無論在城市的街頭巷尾,還是在鄉村的田間地頭,處處都能感受到中巴之間兄弟般的友好情誼。

中國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是好鄰居、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中國領導人曾用“比山高、比海深”來形容中巴間始終不渝的友好關系,巴基斯坦朋友又加上“兩比”:“比蜜甜、比鋼硬”。中巴友誼深植於兩國人民心中,友好的佳話延綿不絕。

分享到:
(責編:李宇浩、段欣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