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的講話指明了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方向”
李克強總理在考察中指出,家庭農場、股份合作、專業合作等適度規模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有效載體,它代表著一個大方向。
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發展,中國農業已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鍵點。一些專家認為,總理在考察中的這些重要講話,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著眼於破解當前農業發展中的一系列難題,著力推動傳統農業的再造和提升。
江蘇省農委農經處處長肖延川說:“家庭農場以一個家庭所能顧及的范圍為限,實現規模經營與精細化管理的有機結合,達到效益最大化,不僅改變著農村老齡化、農戶兼業化等問題,也避免了規模小而無效、規模大而不精的雙重弊病。”
在先行探索地區,“中國式”家庭農場已然初顯成效,最顯見的是,實現了規模化種植、機械化耕作、集約化經營,顯著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農民的收益。
古裡鎮黨委書記曹國芬介紹,根據對當地社會化服務能力的測算,農民人均可種70畝地、夫妻兩人可種植100多畝。該鎮家庭經營的農戶,6成左右經營面積正是100畝到200多畝。
除了經營模式上的創新,家庭農場等規模經營,還為循環農業及農業科技研發推廣提供了載體。
目前,常熟不少家庭農場正在探索養殖業禽畜糞便做肥料、種植業廢料做飼料的循環農業模式,實現種養業互動協調發展。田娘農場與南京農業大學合作組建了“有機肥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研究生工作站。
“江蘇的家庭農場正大量涌現,並可能成為農業經營主體形式之一。”肖延川說,江蘇省規模100畝以上的經營主體已達7000多家,其中大部分符合家庭農場的標准。
上海鬆江、湖北武漢、吉林延邊、浙江寧波、安徽郎溪等地也在積極培育家庭農場,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在越來越多農村人口外出打工就業的背景下,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已邁開了腳步。
![]() | ![]() |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