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雪過后,山東省商河縣顯得比以往更加安逸與雋秀,銀裝素裹的綠化林木,破雪而涌的地熱溫泉,水天一色的“白龍”大沙河,使小城別有一番韻味。春節期間,記者來到商河,感受人勤春來早。
鞏家村的知名創業家——
網店鋪出致富路
殷巷鎮鞏家村位於商河縣城北部,多年來受制於交通不便,村裡人的生活水平與其他富裕村差距拉大。就在這個不起眼的北方小村裡,卻“宅”著一位讓村民覺得不可思議的網絡店主。
上午10點多,記者走進一個農家小院。“小張,趕緊打電話聯系所有的快遞公司,看看哪一家今天就能發貨。”牟新明的大嗓門中透著一股農村人少有的自信。趁著牟新明忙碌的時候,記者仔細參觀了他別具一格的家。正屋裡幾台電腦一字排開,幾名青年不停敲打著鍵盤,偏房的西屋則被一排排貨架佔據著,上面滿滿堆放著各式干果。
“2012年6月我在網上注冊了‘老實在干果店’,一開始效益不太好,但最近幾個月,除去成本每月能掙到萬把塊錢。”原來,幾年前牟新明在村裡承包了百十畝沙土地,全部用來種植花生、地瓜等。單靠販賣這些作物雖然也能掙點小錢卻遠遠達不到他的心理預期。一次偶然的機會,這位愛鑽研電腦的農村漢子發現了網上開店的商機。
“隻要生意講誠信、產品夠實在,坐在家裡也能賺錢。”說干就干,牟新明先后在幾家大型購物網站上注冊了自己的干果店。憑借著過硬的產品和實誠的經營,他的生意越來越紅火,手下已經有了9名員工,成了遠近聞名的“宅男創業家”。
“單靠種庄稼實在掙不了多少錢,我們庄戶人也得與時俱進,依靠科技才能致富。”牟新明說。眼下已經這般紅火的店鋪依然沒有滿足他的胃口,對於將來,牟新明有著更大的期望,“打算今年將倉庫搬到縣城,那樣發貨更方便,條件允許的話爭取開家實體店,然后向連鎖店的方向發展。”
在商河,像牟新明這樣放棄外出打工在家裡創業的人不在少數,他們有的發展特種養殖,有的選擇手工柳編……不同的選擇相同的期待,如今的庄戶人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創造著幸福生活。
姜范村的貉子養殖戶——
春節置辦新三件
記者走進賈庄鎮姜范村的養殖小區時,一輛嶄新的白色轎車連防擦條都沒來得及撕掉就被匆匆停在了一邊,而它的主人宋路江,正忙著給貉子喂料。
“因為買車回來晚了,得趕緊讓貉子吃上飼料,不能讓它們餓著。”宋路江邊忙活邊說。“馬上過年了,這車算是家裡添置的三大件之一吧,聯系買賣、過年走親戚方便點。再加上前幾天為了解市場動向特意買的筆記本電腦,考慮到明年讓孩子去鎮上上學而在鎮上的盛世華庭小區買的樓房,這算是今年春節我家置辦的‘三大件’”。
宋路江春節全新“三大件”的實現,靠的便是他養殖的寶貝——貉子。
作為山東省綠化模范縣,商河2011年森林覆蓋率達到33.16%,眾多的林業資源在助推該縣創建全國綠化模范縣的同時,也為群眾提供了致富之道。林下養貉便是賈庄鎮政府確定的一項富民產業。到先進地區學習、出台產業扶持政策、提供無息貸款、免費技術培訓……宋路江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成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僅兩年時間,他的養貉小區由剛建時的2畝擴展到現在的10畝,存欄量由最初的150隻發展到現在的900隻。“光去年就賣了550隻,純收入20多萬元,剩下的350只是種貉,今年夏天生產后存欄量可達到2000隻左右。”談起今后的打算,宋路江信心滿滿,“村裡已經幫我調好了一塊地,鎮上每畝還給1000元補貼,我要把養貉產業做得更大。”
聽著宋路江和妻子探討開春后新房子的裝修問題,看著他熟練地用電腦查詢皮毛市場行情,記者不禁感嘆,這才是現代化的新農村、小康社會的新農民。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