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壇龍潭同開鑼 “皇家”祈福迎新春
昨日上午,地壇“仿清祭地”表演儀式上,由售票員扮演的“皇帝”,庄重肅穆地進行表演,祈福國泰民安。 新京報實習生 王飛 攝
兩大廟會開幕,除夕到初七精彩不斷﹔今起廠甸、紅樓等各大廟會相繼開幕,將迎來游園高峰
昨天上午,地壇、龍潭兩大廟會開幕迎客,京味兒十足的傳統老字號小吃,精彩絕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氣勢磅礡庄重的“皇家”祭地表演等節目相繼上台,讓游客感受到了熱鬧喜慶的新年氛圍。
今天起,廠甸、大觀園紅樓、天壇文化周等各種廟會文化活動,將相繼開鑼,預計從初一開始,各大廟會將迎來游園高峰。
地壇:
簡潔開幕 祭地祈福
昨天上午9時30分,蛇年地壇文化廟會在熱鬧的獅舞中開鑼迎客。
為了不影響過往行人,設在地壇西門前廣場的開幕式舞台,佔地不大,形式也簡短,領導講話不足兩分鐘。致辭的東城區副區長朴學東說,地壇廟會每年都紅火熱鬧,離不開大家的支持。“天很冷,請大家盡快走進來逛廟會,或欣賞民俗表演,或品嘗特色小吃,隨處走走看看,感受年的喜慶”。
走進地壇公園,紅火的年味兒扑面而來,樹枝上挂滿了大紅燈籠,廊檐下點綴紅彤彤的中國結﹔銀杏路上、古牆影壁前,裝飾著“富貴有余”、“鳳祈方澤”的吉祥年畫和春聯﹔特色小吃一條街,杏仁茶的熱氣騰騰,裹著烤肉串的香氣,隨風扑鼻而來﹔北京雜技世家的車技、柔術,天橋藝術家的耍中幡、抖空竹等絕活,則令人駐足圍觀,叫好聲連連。
“皇家”祭地表演是地壇廟會的重頭戲,在中和韶樂的伴奏下,身著祭祀盛裝的“皇帝”在文武百官、侍衛儀仗的護送下,登上拜台,庄重祈福國泰民安。
龍潭:
老圖聯展 國手擺擂
本屆龍潭廟會歷時8天,共准備了五大類近百余項涉及文化、體育、民俗、公益、低碳等互動性、參與性強的活動。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龍潭廟會30屆”回顧展覽、“第三屆龍潭冰雪文化節”、與世界冠軍面對面等活動成今年廟會亮點。
今年龍潭春節文化廟會恰是第30屆,組委會在龍潭湖中心島文化長廊設立“龍潭廟會30屆”回顧展覽,通過圖片、文字等資料,展示龍潭廟會的發展過程。
今日上午,龍潭廟會還將舉行盛大的花會走街活動。由8支花會表演隊、300余名演員組成的方陣,從夕照寺路出發,沿著龍潭路進行傳統的走街表演。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魏銘言
張玉學 許路陽 廖愛玲 郭超
揭秘
“春節”隻有100年
新京報訊 我國民間過新年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但據專家研究,自1914年真正行“春節”稱謂,直到今天,才剛好100年的歷史。
昨日,中國民俗學會副秘書長、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蕭放介紹,迄今為止,過新年已有4000多年歷史,但哪天過年,稱呼是什麼,卻經歷了諸多變化,例如稱謂上就有“元朔”、“元正”、“正旦”等說法。
北京市非物質文化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趙書稱,“新年”歷來是正月初一,但在我國古代歷法中,尤其是夏、殷、商三代,哪個月為“正月”,卻不盡相同,所以會有不同的過新年時間。
夏代,“正月”就是一月,此后,漢武帝實行“太初歷”,恢復夏歷,將正月初一定為新年歲首,並延續2000余年。
直到1912年,中華民國正式成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通令全國廢除舊歷,改用陽歷(即公歷),推行陽歷1月1日為“新年”歲首。
蕭放介紹,此舉在民間推行時遇阻,百姓仍以舊歷正月初一為“新年”歲首。
趙書稱,1913年1月21日,時任北洋政府內務部總長朱啟鈐擬請,定舊歷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隔日,袁世凱即復照准。
就此,奠定了陽歷1月1日為“元旦”、陰歷正月初一為“春節”的格局,不過,據趙書介紹,隻有“春節”成為了定例,夏節、秋節、冬節並未落到現實。
趙書說,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又因農歷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故而再次確定把農歷正月初一定為“春節”,后又規定“春節”可以放假3天,使得“春節”地位更加穩固。
現場
祭地“皇帝”卸裝變回售票員
新京報訊 八音齊鳴,古樂悠揚,八佾舞剛柔舒展,儀仗隊威武庄重。上午10時,身著祭祀盛裝的“皇帝”在文武百官、侍衛儀仗的護送下,登上拜台。雖然是表演,但庄嚴的三拜九叩禮,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心願,古今相通。
史書記載,地壇始建於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兩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場所,也是中國現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壇。
凜冽的風中,“皇帝”依然要保持庄嚴肅穆,迎神、奠玉帛、進俎、初獻、亞獻、終獻、撤饌、送神……數百年前,皇家祭地祈福的叩拜禮數環節,一個都不能少。
台下工作人員介紹,這位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的“皇帝”,和自己一樣,也是地壇公園一位普通的工作人員。1985年,地壇廟會初次舉辦,為了挖掘地壇的歷史文化內涵,就設計了“仿清祭地”這個特殊的表演環節,“沒想到大受群眾歡迎,這個‘皇帝’,也一扮就是二十多個春節。從年輕的帥小伙變成了快要退休的老同事。”
地壇廟會新聞發言人張勁鬆介紹,“祭地表演結束后,‘皇帝’還要趕忙卸裝,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
廟會人物
組織花會12年春節沒休
新京報訊 劉蘇強今年58歲,是此次龍潭廟會花會表演的組織者,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東城區文化委員會文化科科長。
“為組織花會表演,我已經12年春節沒有休息過了。”劉蘇強說,家人很希望他能安心在家過節,可是這麼多年,均因為組織龍潭廟會花會表演,一直沒有休息過。
像今天這樣,花會表演一天兩場,表演結束了,還要開總結會,等回到家都已經6點了,基本上家裡什麼東西都弄好了,所有年貨什麼的他從未操過心,感覺挺對不起家人的。劉蘇強說,花會表演共有8個節目,有河北滄州獅子舞、山東萊州武術、河南盤鼓、浙江平湖九彩龍舞、遼寧蓋州高蹺等。為找這些節目,劉蘇強從去年12月就在外面考察,行程上萬公裡,為了能挑到好的節目,他一般都是深入到基層,甚至是到原始發源地去挖掘。
廟會停車信息
地壇廟會
地壇廟會固定停車場:安外大街、和平裡北街、和平裡南街西段、和平裡南街東段、上龍西裡東街、安德路、東濱河路(雍和宮橋至東土城路段)。
廟會專用停車場:地壇南門西側停車場和雍和宮橋下停車場。
廟會臨時停車場:和平裡南街西段、和平裡西街(地壇南門至東門)、和平裡西街(地壇東門至和平裡中街)、和平裡中街、和平裡西街(和平裡中街至北街)、安外大街兩側濱河路、安德路。
借用停車場:雍和大廈停車場、天鴻寶景地下停車場、京寶花園地下停車場、杰寶公寓停車場。
停車點:非機動車可停放在地壇南門、北門、西門和東門四處停車點。
龍潭廟會
專用停車場:夕照寺街、左內大街、光明路、左內大街南口至消防隊南門西側道路路側停車場、龍潭湖停車場。
臨時停車場:左安門東裡、夕照寺街、北京游樂園院內停車場。
停車點:非機動車可以停放到龍潭西門外西南便道、東北便道﹔龍潭西北門外東南、東北便道及游樂園北門前﹔龍潭北門外東北、西北便道﹔龍潭東門外西北側。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