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出來的春節回家路:團圓夢遭遇買票難--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搶”出來的春節回家路:團圓夢遭遇買票難

2013年02月09日00: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2月8日,大批旅客從北京西站乘車離京。明日將進入春節黃金周假期,鐵路、公路、民航運輸9日將全面迎來節前客流最高峰。中新社發 富田 攝

  中新網北京2月9日電(記者 馬學玲)“天南地北到處走,家鄉總在夢裡頭。”春運,這場圍繞一個民俗節日展開的人口遷徙浪潮,再成輿論焦點。網絡訂票遭秒殺,電話訂票常佔線,排隊買票頻扑空……一票難求,國人心憂。買票難愈演愈烈,徒喚奈何。萬水千山,流離播越,家在這頭,游子在那頭,一張小小的車票,成時下中國人淡淡的鄉愁。

  “搶”出來的春節回家路

  “年年歲歲車相似,歲歲年年票難求。”又逢春運,一句調侃道盡國人酸楚。為趕在除夕夜與家人團聚,億萬國人集體上演搶票大戲。這是一場“戰斗”,為回家,隻能贏,不能輸。

  在北京一家物流公司從事行政工作的張小姐就參與了這場 “戰斗”,其目的地是甘肅蘭州,兩台電腦、一台座機、一部手機,她和男友裝備齊全上陣,歷經三天“?殺”,不料失敗告終,隻好花1400多元購買機票。

  同張小姐一樣,多數受訪白領表示,感覺今年更難搶到火車票。無奈之下,一些人隻好選乘飛機,少數人則錯峰回家,甚或直接放棄。

  不過,與之相比,大批外來務工人員更為尷尬。在沒有硬座、站票的情況下,除了延期,他們別無選擇。然其尷尬並不止於此,沒有電腦,不會上網,沒有網銀,電話訂票常佔線……於是,代售點和車站窗口這種傳統售票渠道,就成他們幾近唯一的選擇,也是感覺“最可靠的選擇”。

  然而,這種選擇帶給他們的反而是更多的失望,因為代售點、車站售票窗口比網絡和電話訂票晚兩天發票。雖被指“無視弱勢群體”,但這一政策至今仍無改觀。盲目無措的他們開始尋求代購,但佛山一對熱心夫妻因此被拘的消息,無疑讓這個群體更絕望。

  回家,與闊別已久的親人團聚,相擁,固然美麗,然如何按時返程又成新憂。搶票“第二季”啟幕,返程票競爭更令人咋舌,為避開高峰,很多人不得不提前返回。

  家,總在遠方。哪怕一年一次的相聚,也面臨著“去不了,回不來”的尷尬。買票難愈演愈烈,國人徒喚奈何。人們不禁問道,“我們造了全球最快的列車,為什麼卻忘記了最需要搭載的旅客?”

  變遷的春運 不變的鄉愁

  “買票的時候,鄉愁是一方窄窄的窗戶,我在外頭,而賣票的在裡頭﹔買不到票的時候,鄉愁是一枚粉粉的車票,我在后頭,而票販子在前頭……”這是一張春節回家火車票凝結在國人心中的憂傷,網友改變自聞名遐邇的《鄉愁》。

  作為延續數千年的傳統節日,春節在中國人心中就是“必須一家一起度過的日子”,餃子、鞭炮、團圓、春聯、拜年……這些源於農耕時代的春節元素,伴隨著走向工業時代的中國,又新增了新標簽——春運。

  從1954年,“春運”一詞首次出現在官方通告至今已近60年。60年間,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城市化浪潮中,中國的流動人口數量已激增至2.3億。如今的“春運”,已代表著短短幾天的“過年”和數十億人次的“回家”。

  近兩年,中國的春運旅客總量都在30億人次以上。此外,客流單向性顯著的特點,也給春運增加不少難度。年復一年,在這個堪稱當今世界也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周期性人口遷徙中,國人的返鄉之路愈加崎嶇坎坷。

  人與家的分離,短時間內巨大的客運需求,游子與故鄉的鄉愁,中國人傳承數千年的鄉土情結,在如今,卻聚焦在一紙車票上。

  回家路上的公平:圍繞車票的爭議

  一票難求,國人心憂。充斥著太多喧囂與無奈,春運已成國人不可承受之重。網絡和電話訂票的正式實施,終將以前的買票難,升級到搶票難。“搶”字當頭,亂象叢生。

  鐵道部12306訂票網站繼去年被“擠爆”之后,今年更是數度癱瘓,售票被迫暫停。與此同時,電話訂票也被吐槽常常佔線。車票幾十秒內即被搶空,國人怨聲載道。

  在此情勢下,網絡公司推出的搶票插件引發巨大關注,這讓本已焦頭爛額的鐵道部官方訂票網站面臨更大壓力。歷經“約談”、“叫停”風波,該事件仍在發酵。

  此外,站票是否該半價再引爭議,夫妻收10元錢幫民工代購車票被拘,客流潮未到反現退票潮……今年春運可謂熱鬧非凡。而喧囂背后,是更多人對於一張火車票的渴盼與無奈。

  夜漫漫,回家路在何方?有人認為應增加運能,有人則認為應改革假日制度。“買票難的根源是運能不足,直接原因是管理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與社會建設研究室主任鐘君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認為,相關售票政策缺乏市場調查,未對不同消費群體進行有效的市場區分,對網絡和車站窗口等售票渠道的功能認知不足,必然導致混亂。

  他建議,通過系統細致的市場調查,了解不同旅客群體的消費水平和消費習慣,進行區別售票。比如,可把高鐵、動車等中高端車票以網絡銷售為主,而普快、臨快等中低端車票以傳統窗口銷售為主。這樣或還能有效規避大規模退票情況的發生。

  “春運購票困局突顯社會階層分化加劇。”鐘君指出,當前公共政策的制定須考慮社會階層的差異性,對弱勢階層給予適當保護,否則分化引發的馬太效應或將引發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