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娃出鏡,該欣喜還是該羞愧--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光?娃出鏡,該欣喜還是該羞愧

2013年02月08日13:42    來源:錢江晚報    手機看新聞

  6日晚新聞聯播中,很多人留意到,李克強走訪包頭一家棚戶區居民時,一個光屁股頑童突然闖進鏡頭。他從李克強身后的櫃子裡鑽出來,鑽進李克強坐著的炕上的被窩裡。短短幾秒鐘的鏡頭,讓中國人看盡了熱鬧。

  央視新聞在它的官方微博提供的完整版顯示,小家伙事先就在炕上被窩裡鑽著的。李克強進屋后,徑直走過去,欠身做過逗孩子玩的動作。觀眾對於“孩子是事先被大人藏進櫃子”的猜想,可以通過這個完整版得到釋疑。

  新聞聯播這天的鏡頭,可謂開了中國觀眾關於真實的眼界。真實,不僅因為鏡頭中那連片的棚戶區,真實地展示了中國貧窮落后的一面,還讓人看到了領導人直面中國這個落后的角落的真情實況,看到了新聞報道畫面不修邊幅的真實畫面。所以,在贊許中央領導人帶頭轉變作風的同時,也有人驚呼:央視報道刮新風了。

  光?娃出現在中央領導人活動的新聞聯播畫面中,人們一驚一乍,實在是因為,真實來得太突然了。人們已經習慣了代表官媒導向風向標的新聞聯播,幾十年沿襲的“前半場領導很忙、中間場形勢很好、后半場國外很亂”的基本格調,今天突然把真實的鏡頭播出來,難免有些不敢相信,難免心存感激。

  光?娃出鏡搗騰了幾秒鐘,新聞聯播就被中國的觀眾稱之為新風,稱之為進步,中國的官方媒體不應為此欣喜賣萌,而應感到羞愧難當。網上那句著名的調侃——請把我埋在新聞聯播裡,是善良的中國百姓,對於官媒新聞的全面性真實性,從渴望,到失望的內心寫照。這個真實的新聞,就是真實的中國,真實的自我,而不是被一柄話筒追問幸福時粉飾的盛世。

  想看到一個真實的中國的人,又豈止中國的平民百姓!如果鶯歌燕舞是中國的全部,習近平元旦前就不需要驅車三個半小時,趕到太行山深處的河北阜平縣駱駝灣村。習近平說,如果能看到真貧,就值了。說完,一屁股坐在了一貧如洗的村民家炕上。這裡,人均年收入,隻有900元。還不夠換來周久耕們嘴上叼著的一條香煙。

  如果太平祥和是中國的全部,李克強今天就不會提出“到最窮的地方去”,就不會看到包頭十多萬人口的最窮棚戶區,就不會低頭走進下崗工人高俊平家徒四壁的屋裡,就不會看到高俊平心酸的激動的眼淚,就不會有那個頑皮的光?娃,走進中國人的視線。

  那麼多家徒四壁,那麼多四壁家徒。這就是當今中國真實場景的一部分。這就是當今中國領導人希望看到、需要看到的另一面。李克強說,四億多城市居民,與近九億農民的差距,是最大最普遍的差距。縮小差距,復雜性、艱巨性,世界上少有,成果要體現在改善民生上。這是一國領導人直面真實的中國的深切感受。這些真實的信息,需要一國領導人親歷親為去感受,其實是對歌頌式信息的不滿意,是對好大喜功的虛浮作風的無聲批評。太多的中國人,應該在領導人求真務實的姿態中感到羞愧,應該在百姓渴望傳遞真實信息、看到真實中國的批判中感到失職。

  李克強這次訪貧問苦,與村民聊家常時說,“要過好日子有什麼辦法,你們想過沒有?”包寶張的四歲女兒一直坐在李克強身旁擺弄玩具,這時突然冒出一句:“我不說。”人們哄堂大笑。

  這是新聞報道描述的一個場景。我在這個插科打諢式的對話中,設身處境,想到了“真實”二字。要過好日子,排名第一需要做的,就是消滅虛假,消滅粉飾。像習近平近日談到的選拔干部用人導向時所說的那樣,“對上對下都實實在在、不玩虛招”。直面一個真實的中國,傳播一個真實的中國,不盲目陶醉,不裝聾作啞,不粉飾太平,不自欺欺人。唯有真實,才敢擔當。那些連真實都不敢面對的人,他們的肩膀,怎麼可能敢去擔當,怎麼可能願意擔當?(劉雪鬆)

(來源:錢江晚報)

分享到: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