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2月6日電(姚玉潔、朱燕妮、嚴可揚)中央和各地連續出台“八項規定”“六項禁令”,以及“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通知,使得不少“中國式剩宴”“舌尖上的浪費”紛紛退場。記者走訪發現,各地“請吃”“吃請”之風明顯減少,餐飲宴請紛紛遭遇退訂潮。但一片拍手叫好的同時,如何建立長效機制,讓最嚴“吃喝禁令”不走過場?
上海餐飲宴請退訂約二成
為落實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精神,日前,上海市作出明確要求,嚴禁用公款送禮、宴請、高消費娛樂、旅游等,紀檢監察部門對貫徹落實厲行節約有關規定情況正加大監督檢查力度。上海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金培華表示,目前飯店規模用餐退訂率在20%左右,主要是公務、商務宴請。
記者連日走訪了滬上多家酒店,發現用餐、宴請的熱度明顯低於往年。上海新雅粵菜館、麗思卡爾頓等大酒店工作人員均表示,近期單位吃年夜飯、企業宴請均明顯減少,規模隻有往年一半。晚上6點多,在徐匯區的建工錦江大酒店,大廳裡僅有兩桌散客就餐,氣氛頗為冷清。服務員帶記者查看可容納較大規模宴請的廳房,發現內部陳設簡單,顯然近日沒有舉行過相關宴會。
春節旺季變淡季,多家中高級飯店推出可以自帶酒水、軟飲暢飲,套餐價格適當下調,甚至免費租借舞台、音響設備等優惠舉措。
連鎖餐飲企業上海豐收日大酒店副總裁賀奇軍告訴記者,1月下旬以來,各種宴請、年會預訂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左右,宴請取消量約2000桌。
禁令有助於樹立社會新風尚
記者採訪發現,“吃喝禁令”讓百姓拍手叫好,也讓“請吃”“吃請”者如釋重負。
俏江南上海正大廣場店銷售經理陳小姐告訴記者:“往年餐桌浪費現象非常嚴重,尤其是一喝酒,整桌的菜幾乎不動,我們看著都心疼。現在,不僅浪費的少了,餐館也鼓勵大家適量點餐,並把吃不完的菜品打包回家,減少浪費。”
上海一家大型國企技術中心的劉先生表示,往年年會一般要花費60萬至70萬元,現在不搞了,公司的總結和來年計劃都通過郵件來傳達,既省事也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下的資金也有助於來年公司的規劃和投資。
“其實這個春節,我身邊的干部和朋友都感到前所未有的輕鬆,不用再辛苦赴飯局、忙應酬,免於人情流俗之累,大家都很高興。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吹走了不良的社會風氣。”上海市律師協會監事長厲明說。
復旦大學政治系學者熊易寒認為,“舌尖腐敗”禁令順應了民意。過去公款吃喝等“隱形腐敗”引發民眾不滿,如今這一轉變有助於樹立社會新風尚。
“禁令”如何不走過場?
專家認為,要讓“最嚴禁令”不走過場,還需要建立長效機制,讓節儉成為常態。
熊易寒認為,現在的年會經濟、答謝晚宴不僅是社交行為,也是一種職務行為。尤其是在跨部門溝通缺乏有效協調機制的情況下,相關人員不得不借助“飯局”來建立私交、發展工作關系。這實際上是由於正式制度的供給不足,不得不用非正式關系來彌補。如果不能規范行政審批權力、提高行政效率,“飯局文化”還會死灰復燃,或者以更加隱秘的方式重新出現。
還有專家認為,要厲行節約、杜絕奢侈浪費,還要管住公款吃喝這張“嘴”,嚴格看住政府“錢袋子”,尤其對“三公”經費的披露要更公開、透明。“自己買單蝦都沒有,公款請客龍都敢吃,”厲明說,一些省市政府機關周邊的酒店、餐館生意總是特別紅火,充分說明平時是誰在“吃”。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