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專家學者認為,公務接待禁酒體現著廉潔從政的公共價值追求,其正當性毋庸置疑。社會心理的調適、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制度建設的引導。制度的生命在於執行,制定好的制度要管得了、管起來,更要管下去。就像禁止酒駕,形成共識、嚴格執法,已使“喝酒不開車”成為公眾的自覺選擇。
當前,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形成良好氛圍,社會各界反響強烈。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許多地方和部門出台簡化公務接待措施,獲得好評,其中包括公務接待禁酒。例如中央軍委印發十項規定向全軍下達“禁酒令”,海南省推行首個省級地方版“禁酒令”。
從禁酒開始改革公務接待,近期這一話題受到關注。如何看待公務接待禁酒、實行“禁酒令”又需要怎樣的制度設計?本報記者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楊宏山,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共青團工作理論研究所所長、副教授吳慶,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周帆。
“禁酒”有利於培養現代行政文化
問:如何看待公務接待禁酒這一建議?
周帆:公務接待禁酒,無論從改進工作作風、反對奢侈浪費的要求,還是從廉潔從政的公共價值追求來看,其正當性都毋庸置疑。公務接待是財政開支,應該以“最少夠用”為限,飲酒原本就不該屬工作餐范疇。同時,禁酒對公務人員的個人身體健康也是有益無害的。可見,公務接待禁酒與公共利益一致,符合公共價值,也是政治文明建設的應有之意。
楊宏山:公務接待禁酒是很有必要的。以往公務接待中對酒的過度推崇,一方面不利於現代的、理性的、文明的行政文化的培養,另一方面又常常與奢侈、浪費、腐敗等問題聯系在一起。
吳慶:公務接待禁酒這項措施若是能在各地公務接待工作中推廣開來,對於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乃至整個社會風氣的轉變,必將起到很好的作用。一項政策的推動需要社會合力,當前,中央“八項規定”及厲行節約的要求很明確,地方積極貫徹落實,比如海南推出“禁酒令”,社會評價非常正面,可以說,社會共識、輿論氛圍對公務接待禁酒都是非常有利的。
完善行政體制中的正式溝通渠道
問:推廣公務接待禁酒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楊宏山:需要說明的是,公務接待所謂的“酒桌”傳統,其實是一種脫離正式行政管理體制的非正式溝通渠道。之所以選擇這種方式來聯絡上下級和其他部門、系統之間的感情,主要還是因為我們現行的行政體制中,正式的溝通渠道效率低、成本高。所以說,這種傳統反映出現在的行政體制還存在缺陷,我們要去完善的還是行政體制中高效率的正式溝通渠道。
吳慶:費孝通先生曾經說過,我國傳統的社會是“差序格局”的人情社會,現在我們依然受到傳統的影響。組織機構中的酒桌文化,便是因為人們信人情重於信法律和規章制度,“熟人好辦事”的思維往往帶來因人而廢事的結果。禁酒確實會產生跟傳統的沖突,但這是走向法治社會的必經之路。
周帆:公務人員之間非正式的溝通交流渠道是很多的,但是,組織機構間的交流應該採用正式渠道,而公務人員個人感情的聯絡不能動用公共資源,這點要明確。
設計配套措施強化政策施行能力
問:如何通過制度設計來推廣公務接待禁酒?
楊宏山:一項政策的落實,在執行層面往往並不是最難的,難的是源頭上的設計和管理。公務接待禁酒需要在制度設計之初就把相關的配套措施給安排好。比如說公務消費監察制度、財務審批制度、市場監管機制、公務員考核制度等,都需要通盤考慮。
周帆:應該重點從制度約束條件上,強化公務接待禁酒的政策施行能力。其一,區分公務接待禁酒與私務自由的界限,並在私務自由的領域設計防治“酒權交易”的制度﹔其二,設計透明公開的公共財政預算細目與行政經費支出審查機制﹔其三,繼續推進公務公開的制度建設,真正做到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吳慶:從最根本上來講,還是需要對飲酒文化更新。公務接待禁酒若是得到徹底推廣,不僅需要公務人員自覺遵守規定,還需要各個社會主體的共同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