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海洋局副局長解讀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國家海洋局副局長解讀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

2013年01月20日07:36        手機看新聞

  日前,國務院正式印發《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確定了我國今后一段時期海洋經濟發展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這也是繼2003年我國制定發布的第一個綱領性文件《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之后,再次推出的新一輪全國海洋經濟綜合性規劃,本報記者就此採訪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王宏。

  海洋經濟增速持續高於GDP增速

  2012年,我國海洋經濟總量突破5萬億元。總體來說,我國海洋經濟已逐步形成規模,成為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有力引擎。

  《規劃》顯示,“十一五”時期我國海洋經濟年均增長13.5%,持續高於同期國民經濟增長速度。2010年,海洋生產總值近4萬億元,比“十五”期末翻了一番﹔海洋生產總值佔國內生產總值和沿海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分別為9.9%和16.1%﹔涉海就業人員3350萬人。同時,海洋科技成果的轉化與產業化步伐明顯加快,以海洋高技術為支撐的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勢強勁,海水利用、海洋生物醫藥、海洋電力等新興產業在海洋經濟中所佔比重逐年增加,年均增長速度超過20%

  王宏認為,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矛盾和問題也集中凸顯,如產業結構深層次矛盾顯露,產能過剩和低質化並存,產業布局和沿海開發導致的陸海空間矛盾日益嚴重,海洋生態環境問題由單一性向復合型發展等。現在,面對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海洋經濟繼續依靠數量投入的粗放式增長模式將難以為繼,海洋經濟必須走一條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道路,必須依靠科技引領實現發展方式的集約型轉變,因此,“十二五”時期海洋經濟將從注重規模和速度轉向謀求質量和效益“雙贏”的發展階段。

  規劃“三圈多極三點”沿海開放格局

  2003年《綱要》將海洋經濟區域劃分為海岸帶、海島、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國際海底四個區域,粗線條地勾勒出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總體區域布局。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一條從北到南環繞海岸線的藍色產業帶已經初步成型,逐步從“淺藍”挺進“深藍”,以重點城市為依托的沿海區域布局基本完成,海洋開發開放格局日漸清晰。

  《規劃》劃定了適應新階段發展要求的沿海區域格局。“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充分發揮環渤海、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個經濟區的引領作用,推進形成我國北部、東部和南部三個海洋經濟圈﹔結合落實國家關於沿海區域發展的部署,著力培育一批重要的海洋經濟增長極”。

  王宏說,《規劃》強調陸海統籌,將區域布局與海域自然地理屬性、社會經濟情況與區域建設相結合,突出各區域層次、定位和特色,從國家層面進行宏觀把握和統籌規劃,提出了“三圈多極三點”的開放格局,為我國海洋經濟發展布局展現了遠景藍圖,兼具長遠性和可操作性。

  海島將分類開發利用與保護

  近年來,海島開發利用,特別是對無居民海島的保護與開發利用日益得到社會各界關注。《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和《全國海島保護規劃》的出台對規范海島開發利用秩序、保護海島生態環境、促進海島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規劃》在此基礎上對海島開發利用專設一章節,特別提出“重點開發三大海(群)島”,將根據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統籌考慮海島的區位條件、發展潛力和生態環境容量,重點開發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和廣東橫琴島﹔“合理開發近岸海島”,以保護為核心,集約利用近岸海島資源,控制海島及周邊海域的開發規模和開發強度﹔“扶持邊遠海島發展”,在強化保護的前提下,支持有條件的海島發展特色產業。

  王宏表示,根據海島類型進行分類利用與保護,有利於進一步促進海島經濟發展,賦予了海島開發與保護更新更多內容。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分享到: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