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事過程方便嗎?
7日晚8時許,北京西站。
氣溫已降到零下10攝氏度。記者來到北廣場,看到進站口“愛心通道”上站著20多位等待換取進站通行証的旅客。
原來,西站取消站台票后,設立“愛心通道”,供接送老弱病殘孕等有特殊困難乘客的群眾換取“重點旅客應急接送出入証”。
隊伍半天沒怎麼向前挪動。一位中年男子帶著一家老小,已經有些不耐煩了:“怎麼這麼慢?凍死人了!”
辦証窗口設在戶外,天寒地凍,隊伍中多是老人孩子,站久了明顯有些吃不消。記者跑到前面一看,辦証的小窗口裡隻有兩名工作人員。
在售票處,記者看到,售票窗口基本都已開放,排隊秩序較好。也有不少人通過自助取票機購票、取票。其中一台機器旁圍著四五個人,由於沒人指點,鼓搗了半天也沒打出票來,無奈地轉向窗口排隊。
走進二樓候車室,旅客擠得滿滿當當,但除了入口處和檢票口外,看不到工作人員。一位外國旅客試圖向門口工作人員咨詢,由於語言不通,沒有成功。
開始檢票了,母嬰候車室裡擁出一群抱著孩子、扶著老人的旅客。因為沒有專用通道,也沒有工作人員引領,他們隻能與普通旅客一起擠在長長的隊伍中……
目前,大多“窗口”單位都能提供一些便民設施。在工商總局企業注冊大廳、熱力集團供熱服務中心、北京豐台國稅局辦稅大廳、北京西站候車室……記者看到,排號機、自助業務終端、沙發座椅、冷熱飲用水等一應俱全。
然而,硬件上去了,相應的服務並沒有完全跟上。對於一些政府部門來說,隻有把這“最后一公裡”走完,才能切實方便群眾辦事。
(來源:新華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