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變化,如全省經濟工作會議新聞稿隻有2500字,篇幅僅為過去一半,省委常委會等一些重要會議的新聞稿甚至還不到1000字,省領導出席的一般性工作活動的報道也大量減少。在報道字數、時長大大壓縮的同時,省有關領導還要求報道說真話、寫實情,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每到歲末年初,各個部門都要忙著開年度性會議。去年12月26日召開的全省發展改革工作會議是第一個,縮減為半天的會議上,省領導不念稿,而是著重就一些重大形勢、重點情況和重要工作進行分析部署,大家聽了很有收獲。
這些變化讓記者興奮了起來,於是決定在常規的會議新聞外,再寫兩篇稿子:一篇是轉變會風的,另一篇是關於重點項目投資的。第二天,硬新聞《我省明年計劃安排200個重點項目》在一版見報,《“我也作點改革,不念稿”》放在了二版。
由此,記者親身感受到,會風變了,文風也要跟著改。轉變文風,需要記者提升新聞敏感度,從會議中發現真正的新聞和亮點,不能再陷入會議通稿的套路中。其實,對記者的要求更高了。
“這個稿子抓住了新聞點,以后的報道可以多嘗試。”去年12月27日,本報記者以“三個會並成一個開”為題,報道了我省3家企業大學集中揭牌,分管這方面工作的一位省領導在看到新聞報道后給予稱贊。
“當時,這3所企業大學已經籌備成熟,原定的揭牌時間安排得比較靠近,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十項規定出台后,省領導特別交代,把三個會議合在一起開個短會。”參與會議組織的省經信委副處長王艷事后告訴記者說。
揭牌當天,會場布置簡潔,會議簡短充實,現場採訪的記者當即決定:“就寫這些新變化”。原本是一則常規的領導活動通稿,現在卻變成了新聞特寫﹔既捕捉了會風新變化,又一一呈現了重要的新聞元素。短短533字的稿件,光採訪對象就有3個。
作風之變,也帶來更多新聞報道文風的轉變。實實在在的新聞,在版面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全省民政工作會議,跳出會議本身採集的新聞以《困難人群將享受更多普惠政策》為題,安排在了本報頭版重要位置,將會上的“佳音”第一時間詳細傳遞給全省讀者和困難群體。
后來,記者在百度上一查發現,這樣的“活魚”轉載次數更多了,說明讀者是認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