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十周年成效綜述:為億萬群眾送生命之水【2】--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綜合報道

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十周年成效綜述:為億萬群眾送生命之水【2】

2013年01月05日08:35    來源:中工網    手機看新聞

  治污,從調整經濟結構入手

  南水北調工程針對工程沿線結構性污染較為突出的問題,從調整經濟結構入手,著力推動河道沿線各地經濟轉型,促進產業技術升級,關、停、並、轉污染企業,取消排放特權,為治污工作順利推進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

  江蘇、山東兩省建立大治污、大環保工作格局:江蘇省推行“河長制”,由轄區內負責人分段包干治污任務﹔山東省定期就治污和水質達標狀態向沿線黨委、政府、人大、政協通報。沿線所有縣市污水處理費征收標准提高到1.0∼1.2元/噸,有效解決污水處理廠運行費用和配套管網建設資金問題。

  東線治污正逐步由工程治理向工程措施與生態建設相結合的綜合治理轉變。江蘇省提出“嚴格准入、節水減排、清污分流、應急保障”治污理念。山東省探索出“治、用、保、防、控”流域綜合治理的思路。

  東線的兩省已頒布實施了嚴於國家標准的造紙工業、紡織染整工業、畜禽養殖業、垃圾填埋滲濾液等污染物排放標准。山東省在全國率先頒布實施分時段、分區域嚴於國家標准的地方性標准,其中COD排放標准最高嚴於當年國家行業標准6倍多,氨氮排放標准最高嚴於國家行業標准7倍,此舉取消行業污染排放“特權”。

  近年來,在區域保持兩位數的經濟快速發展的情況下,東線沿線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和濃度均比規劃實施前削減80%以上,入河總量基本達到或接近目標控制要求。2012年10月,東線黃河以南36個控制斷面中,有35個達到規劃水質目標,達標率為97%,輸水干線基本達到III類標准。

  為保証東線一期工程2013年通水前目標實現,在國務院有關部門的組織下,江蘇、山東兩省開始了新一輪治污工作。

分享到:
(責任編輯:賈玥、段欣毅)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