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企業號航母退役:裝一次燃料可航行10年【2】--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美國企業號航母退役:裝一次燃料可航行10年【2】

2012年12月10日10:00    來源:南方日報    手機看新聞

  美蘇爭霸的角力點

  “企業號”建造成功后,便受到各方的矚目

  在冷戰時期,蘇聯在建造航空母艦時,便將美國的核動力航母“企業號”作為追趕對象。為建造一艘可媲美“企業號”的航母,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蘇聯開始醞釀建造第四代大型核動力航母“烏裡揚諾夫斯克號”。1988年,“烏裡揚諾夫斯克號”於烏克蘭黑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開工,是當時蘇聯海軍第一艘超級航空母艦,也是蘇聯第一代核動力航空母艦。在蘇聯解體后,烏克蘭繼承該艦,但因經濟實力不足,在1991年11月徹底停工,拆解后以鋼鐵出售。

  “戰術或戰役的正確無法挽救戰略的錯誤”,崔軼亮在回顧蘇聯這一段歷史時,這樣深思道。他稱,在二戰結束后,蘇聯海軍由陸軍從屬躍升為一支獨立的海軍力量,在冷戰期間,這支隊伍是除美國之外的第二大海上作戰力量。但是蘇聯的全球戰略以及海軍戰略有“虛胖症”,蘇聯並不需要規模如此龐大的作戰力量。等蘇聯解體后,蘇聯海軍同時與這個國家一樣垮掉。與之相同步的是,海軍裝備的建造計劃受到巨大影響。

  崔軼亮解釋成,如果蘇聯沒有解體,“烏裡揚諾夫斯克號”可能在90年代建造最新一艘蘇聯的“企業”號,一旦建成,它將成為蘇聯的超級航母和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但在蘇聯解體時,這艘航母隻完工了30%,在國家解體的大背景下,它也落得一個被“肢解”的命運。

  “企業號”的英文名“Enterprise”被翻譯為中文“企業號”,但根據英美海軍過去慣於使用各種美德作為作戰船艦命名的習性,很多人認為,應該翻譯為“進取號”或“勇往號”。在現實生活裡,美國影視界喜歡在“企業號”上實地取景,或者使用“企業號”命名電影中的戰艦。

  1986年,由好萊塢著名影星湯姆克魯斯主演的美國電影《壯志凌雲》曾在“企業號”航母的甲板上拍攝。“企業號”航母曾參與拍攝1990年的電影《獵殺紅色十月》,有意思的是,這部電影便是以美蘇冷戰,軍備競賽為背景。美國星際旅行系列電影中也有多艘宇航星艦以“企業號”命名。

  比預計退役晚25年

  有數據稱,整個服役期間,共有超過100萬名官兵在艦上服役,超過400萬架次的飛機成功著艦

  “如果現在世界某個地方發生爭端,我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問我們最近的航母在哪裡?”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曾直言不諱地表達出對航母的重視。

  從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海灣危機,甚至對南聯盟的空襲中都能見到其龐大的身影。已經服役51年的“企業號”航母見証了美國不斷在全球擴張其軍力的歷史,並參與過多次重大的海外軍事行動。

  “企業號”1961年正式服役后,此后高調參與了美國在世界各地的軍事行動中。1962年8月“企業號”加入地中海的美國海軍第六艦隊,剛剛進入“新組織”兩個月后,加勒比海地區發生了一場舉世震驚的“古巴導彈危機”,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美國隨即以動用核彈要挾,核戰一觸即發。在此后處置古巴導彈危機的行動中,“企業號”在肯尼迪總統的指令下協同獨立號航母和埃塞克斯號航母作為美國海軍第二艦隊的一部分被緊急部署到佛羅裡達州附近的海域,用以執行對古巴的海空封鎖,以迫使蘇聯撤出當時部署在古巴並能威脅到美國的中程彈道導彈。

分享到: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