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表叔”、“房叔”、“雷人”等一批違紀腐敗官員因網絡舉報落馬后,近期又有人士通過微博實名舉報地方高層官員,引發更為強烈的關注。
觀察家們指出,互聯網上正在掀起一股力量無可估計的反腐熱浪,並倒逼反腐制度創新。
中共十八大之后,借力中央高層懲治打擊腐敗的決心,中國“網絡反腐”多處開花,20多天之內,十多名被查官員中超過半數與網絡舉報有關,引發一波又一波網絡圍觀熱潮。
11月20日,重慶市北碚區區委書記雷政富因網絡舉報不雅視頻被曝光。11月23日被免去職務並接受立案調查。被網民稱為“秒殺”。
雷政富被免職的一天后,黑龍江雙城市人大代表、雙城市工業總公司總經理孫德江被女記者網絡實名舉報,稱受到孫要挾,與他保持不正當關系,雙城市紀委成立調查組調查。隨后,孫德江被終止人大代表資格,並被免去雙城市工業總公司總經理職務。
幾天后,山東省農業廳副廳長單增德被情婦公開承諾書,山東省紀委已立案調查。
12月1日,廣東順德公安局副局長周錫開被網民舉報稱,周有價值上億的住宅及商鋪,紀委介入調查。
……
網民舉報,借助網絡力量形成輿論壓力,司法跟進調查、挖出貪官,這一新型反腐模式近段時間裡“打倒”一批貪官,似乎一夜之間成為中國反腐生力軍,腐敗官員聞之色變。
如火如荼的網絡反腐正倒逼中國反腐機制創新。
廣州市紀委常委、新聞發言人梅河清說,針對近期出現的“房叔”事件,廣州市紀委監察局正著手整合公安、工商、國土房管、稅務等部門信息資源,建設腐敗信息快速發現系統。
梅河清說,利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強數據的智能比對和篩查功能建設,從中發現反腐工作線索,讓“房叔”們無處遁形。
此外,官員財產申報制度試點工作也已經在廣東開展。廣東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黃先耀說,廣東省紀委分別在粵北和珠三角地區各選擇一個縣和一個區,開展領導干部家庭財產申報並在一定范圍公示的試點工作。
黃先耀說,廣東還將從2013年起推行考察對象廉政報告制度。考察對象在接受組織考察時,要如實填報個人家庭財產、投資經商、廉潔從政等情況,並以適當方式在談話對象中公開。“隻要發現有不如實申報問題的,一律先停職再調查。”
這個省的珠海橫琴今年還成立了全國首個集紀檢、監察、反貪、審計為一體的廉政辦公室。黃先耀說,設立廉政辦,將更好地整合基層相關部門職能,凝聚反腐倡廉工作力量,形成“一個平台辦公,多雙手抓落實”的“一體化”防治腐敗新格局。
中山大學政務學院副教授張緊跟說,連續發生的數起“網絡反腐”事件,說明了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反腐敗的熱情高漲。隻有把反腐工作的關口前移,通過官員財產公示、推進政務公開、健全反腐立法等制度建設,創造條件讓人民監督政府,才能避免因為腐敗導致“人亡政息”。
一些省市正在探索建立法治渠道,規范網絡反腐舉報,用法律武器保護網絡“報料人”,而惡意、不實的舉報也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安徽省各級政府則正在從簡政、放權、讓利入手,推進新一輪政府職能轉變,以限制公權力,防止權力尋租。
“近年來很多網絡曝光的腐敗案件歸結到一點,就是權力還沒有得到有效制約和監督。因此,反腐敗的核心還要在‘防’字上大做文章,實現從被動反腐到主動防腐的轉變。”安徽省委黨校教授郝欣富說。
中共中央黨校副教授吳輝指出,網絡反腐是公民參與反腐直接的、有效的重要途徑,政府與網民形成了良性互動。但是不可否認,它只是制度反腐的一種補充。
已經有社會輿論反思,網絡舉報魚龍混雜,虛假信息容易誤傷當事人,有時更會出現偏離法制軌道的“民意審判”,影響司法公正。同時網絡舉報往往以“二奶”、“小三”、“內斗”等內容開道,伴有利益糾葛,甚至惡意攻擊,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反腐的嚴肅性。
安徽省社會學家王開玉指出,必須看到,網絡舉報熱的背后,暴露出目前舉報機制不健全、舉報渠道不暢通、“舉報成本”太高昂等體制機制問題。
專家們普遍認為,網絡反腐盡管具有“神奇”的力量,但不應成為反腐常態。中國的反腐重任更不應依靠“運動式反腐”來實現。網絡反腐與制度反腐協同發力,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其中制度反腐仍然需要發揮主力作用。
吳輝建議反腐制度法治化,包括制定法律保障對舉報線索限時回應以及舉報人安全﹔頒布行政程序法,規范整個公權力運作程序,包括一把手決策程序,以預防腐敗。
“省以下分散到各個條塊和系統中的反腐機構應該重新整合,每一級政府保留一個機構,受省級政府垂直管理,保持完全獨立性,以提高反腐工作的效率。”王開玉說。 (記者蔡敏 石壽河 扶慶)
相關閱讀: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