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英文翻譯就叫National Park也就是國家公園,隻有在英文翻譯的名稱上跟美國國家公園是一樣,但本質上有完全的不同,美國的國家公園它實行的是由聯邦政府成立國家公園管理局,這個管理局對全國的美國全國公園進行管理,由國會撥款,中央財政對它的所有的開發和維護的費用進行兜底,同時也鼓勵社會贊助還有志願者去參與。志願者參與就會降低它的人力成本,也就是說它最核心是中央政府對它開發和維護的成本運行周濟,而我們國家公園現在完全不是這樣的,基本是不撥款,還別說兜底了。
但美國黃石公園也需要花錢的,隻不過便宜一點。而且美國這麼發達的國家發展階段跟中國不可比,它也隻有50個國家公園而已。而我們國家重點風景區有幾百個,省級以上的1000個,能夠相提並論嗎?如果制度要改變,實際上也需要中央政府來承擔主要費用,中央政府有一個輕重緩急的權衡的問題。比如說養老的問題、醫療的問題、教育的問題,這些問題肯定遠遠比讓已經富裕起來的人去免費旅游要重要的多。所以,在可預見的將來,免費我覺得不太現實,但是回歸一部分的公益屬性,加強對它的監督,降低票價,這個是可行的。
在風景名勝區建設的過程中,一些地方反而是破壞了周圍的環境,如海南三亞、重慶長江三峽都出現了這種情況。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以保護環境的名義破壞環境的行為?體現出相關部門在認識和監管上有哪些缺失?
劉思敏:中國名勝區的開發的情況也不一樣,條件也不一樣,效益當然差別也很大,對環境的保護和破壞的情況也是千差萬別的,所以我們不否認這種情況。這種情況可能更多是把經濟利益放到了第一位。旅游開發和環境保護本身按理說不是天然對立的。對於旅游者來講,想看到環境非常好,風景非常優美的地方,所以這是消費者的需求。旅游開發的話,肯定要著眼於滿足消費者對好的環境,優美環境的需求,你要是把它破壞了,實際上是不可持續發展,就是殺雞取卵,也不符合長遠利益。
要想回歸到公益和免費,這個監管和保護主要面臨哪些挑戰?
劉思敏:首先我們國家的問題肯定是有,很早的時候無法可依,法律建設比較滯后,后來有法可依之后可能執法不嚴、執法效果不好。也有兩種原因,一個是本身政府在執法的時候主觀權重性的問題,還有一個問題遇到現實一種反彈,而現實的反彈本身也有一定合理性。我們有些法律立法的質量是非常差的,甚至可以說比沒有法還要糟糕。
這種情況下,這些復雜的情況糾結在一起,就有些不守法的人認為因為一些惡化的存在,它有了一種合理性,當然也就蔓延到一些本來該遵守的法律,比較好的法律可能也沒有得到比較好的執行。所以我覺得監管的話,我覺得監管的話,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詞叫做建立健全法律制度,所以說建立也就是解決一個有沒有的問題,健全我覺得才是最關鍵的,健全不光是全,而是健,要建立高質量的好的法律,同時加大執法的力度,這樣才可能監管到位后才可能把我們願望和現實結合得比較好。
(來源:中國廣播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