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房奴20年進化史:貸款曾是丟臉的事兒--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我國房奴20年進化史:貸款曾是丟臉的事兒

2012年12月03日10:01    來源:北京晨報    手機看新聞

  20年前,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分行貸出了全國第一筆個人房屋貸款﹔15年前,商業性個人房貸在中國大小城市全面鋪開﹔而眼下,曾經不願欠錢的中國人買房卻生怕銀行不貸給自己。

  這是中國個人房貸的發展史,也是中國商品房的發展史,它們的背后,則是一部鮮活的中國“房奴”進化史。

  貸款曾是“丟臉的事兒”

  “那個時候沒人想要貸款買房子。”年過半百的王新回憶起十幾年前的事依然撇嘴搖頭:“我們年輕時都是單位分房。”

  雖然房貸業務從無到有已有20年,但建行北京分行相關負責人說,房貸真正的發展期是從1997年開始的。這一年,央行頒布《個人住房擔保貸款管理試行辦法》,規定貸款比例最高限額是房價的70%,貸款年限最長為20年。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商品房和個人住房貸款開始走近普通百姓身邊。

  “首批辦理房貸業務的人,很多都是浙江等地的生意人。”一位做了十多年房貸業務的老信貸員向記者介紹道,在那個買房僅是為了改善居住環境的年代,“花后半生的錢買前半生的房”在老百姓眼裡還是個新鮮事,貸款是“丟臉的事兒”。“當時整個個貸部就倆仨人,一個月能有幾單業務就不錯了,而且貸款數額多說也就10萬塊錢。”

  從200億到6.9萬億

  數據顯示,1997年全國房地產個人貸款余額不到200億。2001年底,全國房地產個人貸款達到了6600多億元,是1997年的35倍。而到了2012年,全國主要金融機構上半年的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就達到了6.9萬億元,是1997年年底的363倍。

  1998年前后,福利分房停止,“當時聽了這個消息都傻了,沒命地向單位爭取最后一批福利分房。”一位市民回憶道。沒有搭上“末班車”的人也隻好認命,掏錢購買商品房。到2000年,個人消費佔到了全國房地產消費總量的70%以上。

分享到: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