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引領與文化擔當:歷史正劇,不再“寂寞”
針對近年來“解構”“戲說”歷史劇當紅走俏,歷史正劇遭遇“揀盡寒枝不肯棲”的境遇,與會專家學者呼吁各界站在加強文化引領的高度,重視歷史正劇的創作與播出,讓優秀歷史正劇不再“寂寞沙洲冷”。
“電視劇《蘇東坡》是難得的不屈服於市場、不苟同於市場的比較清醒的文化作品,它在觀眾中引起的強大的正面效應告訴人們,那種擔心陽春白雪,有層次、有內涵、有思想的作品觀眾不認可,沒有收視率,是沒有道理的。”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司長李京盛說。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導演梁明指出,受眾最為廣泛的影視劇是傳播民族優秀文化最好載體。但是,近年來,許多歷史正劇在盲目追求收視率、票房下,在“不時尚”“不潮流”的質疑中被冷遇,失去播出平台,令人痛心。
“看過電視劇《蘇東坡》,我們經歷的是文化的洗禮和民族的認同,它震撼著我們的文化神經。從這部電視劇播出反響可以看出,中國觀眾骨子裡最愛的還是中國優秀的文化,這是由我們民族的文化本質決定的。廣大電視人、電視播出平台絕不可低估觀眾的欣賞水平,更不能低估人民群眾對優秀文化的自覺性,絕不可放棄自己弘揚、引導之責。”
“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文化藝術必須發揮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並發揮社會主義市場對於精神資源配置的積極作用。隻有這樣,才能增強文化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提升中華民族文化軟實力。”仲呈祥強調。
(來源:新華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