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中國需要羅陽這樣實干興邦的英雄(圖)--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時事觀察

北京日報:中國需要羅陽這樣實干興邦的英雄(圖)

■ 毛曉剛

2012年11月30日04:04    來源: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羅陽在航母“遼寧艦”上      圖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羅陽在航母“遼寧艦”上      圖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觀點提要:

從羅陽身上,我們看到了一顆赤誠的愛國心,一片熱烈的報國情,更感受到一種“實干興邦”的精神能量。在關系國家民族命運的領域裡,始終都有一大批人在攀登、在努力、在奉獻,科技報國、實干興邦的精神信念沒有丟,這是國家之福、民族之福。在社會日益開放、價值日益多元、利益日益分化的今天,這種精神彰顯著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值得我們倍加珍惜和不斷發揚光大。

我國殲-15航母艦載機首次成功完成著艦起降飛行試驗,瞬間點燃了國人的愛國熱情,也引發世界熱議。就在所有中國人歡欣鼓舞之時,傳來了殲-15艦載機研制現場總指揮羅陽突發疾病以身殉職的不幸消息,令人扼腕痛惜!習近平總書記11月26日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羅陽同志秉持航空報國的志向,為我國航空事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英年早逝是黨和國家的一個重大損失”。他還要求,要很好地總結和宣傳羅陽同志的先進事跡,廣大黨員、干部都要學習羅陽同志的優秀品質和可貴精神。

羅陽的離世引發全社會巨大關注,這與他生前長期默默無聞形成了鮮明對照。中國人自行研制的航母艦載戰斗機亮相,帶給人們以巨大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在這一時刻這一事業的奠基者和開拓者猝然離去,自然引發國人更多的感情投注。人們既敬佩、贊揚他航空報國之志向、攻堅克難之努力、敬業勤勉之品德,又哀悼、痛惜他倒在舉國歡騰、暢飲慶功酒之際。“用生命擎起艦載機起飛”,“國之重器,以命鑄之”,“民族脊梁”……媒體和公眾毫不吝惜對時代英雄的溢美之詞,充分彰顯了國人對羅陽式人物的呼喚和銘記。

很顯然,羅陽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在他背后,有一大批兢兢業業、默默奉獻的科技工作者,心中時刻裝著國家民族的命運,裝著黨和人民的事業,目標直指世界高精尖前沿科技,爭分奪秒,勇攀高峰,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盡心竭力。這種愛國心,這種報國志,在今天的時代,在今天的社會,依然是如此寶貴,如此振奮人心。為中華崛起而奮斗,國家利益高於一切,把聰明才智全部貢獻給國家和人民,擁有大批這樣的科學家,這樣的科技人員,這樣的人才,我們才能不斷刷新紀錄、創造奇跡。他們都是國家英雄,羅陽就是新時期這一群體的杰出代表。

從羅陽身上,我們看到了一顆赤誠的愛國心,一片熱烈的報國情,更感受到一種“實干興邦”的精神能量。看到羅陽的事跡,不禁令人想起當年鑄就“兩彈一星”輝煌的英雄們。比起當年物質匱乏、百廢待興的窘迫境地,我們今天的經濟實力雄厚多了,科研條件也好太多了,但國家的強大、民族的復興、科技的進步,依然需要廣大科技工作者去犧牲奮斗。令人欣慰的是,在關系國家民族命運的領域裡,始終都有一大批人在攀登、在努力、在奉獻,科技報國、實干興邦的精神信念沒有丟,這是國家之福、民族之福。近年來,我們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載人深潛、超級計算機、高速鐵路、航空母艦等諸多領域之所以都能實現重大突破,之所以總能“出人意料”、令世界刮目相看,很大程度上離不開這樣一批愛國者加實干者。

中國崛起需要一大批像羅陽這樣心系國家、實干興邦的英雄。在社會日益開放、價值日益多元、利益日益分化的今天,這種精神尤為難能可貴,值得我們倍加珍惜和不斷發揚光大。“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面對國家發展的成就,總有一些人在旁邊忙著說三道四、指手畫腳,對那些老實做事、埋頭苦干的人冷嘲熱諷、鄙夷不屑。殊不知,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是唾手可得、輕而易舉的,都需要艱苦努力、不懈付出。不管社會價值再多元、利益再多樣,國家和民族利益永遠都是第一位的,都是最大公約數,而要實現好、維護好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必須力戒空談,必須真抓實干。愛國加實干,彰顯的就是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就應該崇尚這種人,崇尚這種精神。自航母“遼寧艦”亮相,一些人的各種嘲諷質疑蜂擁而至,而大多數國人則興奮加振奮,正能量遠超負評價,再加上此次艦載機成功起降,人們紛紛“向羅陽致敬”,充分說明在老百姓心中,敬重的始終都是實干的人,是為國為民犧牲奉獻的人。可以說,這種價值判斷是一種主流民意,是我們國家和民族不斷發展進步的重要保障。

總有一種信念值得付出,總有一種精神值得堅守。我們感佩羅陽,不僅僅是表達對他一個人的敬意,更是傳遞對他們這一大批人身上所體現的愛國精神、實干精神、職業精神的敬意。中國的航母事業剛剛邁出開頭幾步,中國的科技事業還有諸多美好藍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更是任重而道遠,我們需要這些精神的支撐,也離不開這些精神的滋養,這應該成為全民共識。為此,更多的中國人都應該反求諸己,更積極地化愛國情懷為報國行動,化心中理想為腳下實干,化事業追求為工作投入。惟有如此,我們才能擔當好國家和民族的重任,才能做好自己心中的那一個英雄。

(《北京日報》2012年11月30日   星期五   第04版:七日談)

分享到:
(責任編輯:楊鐵虎)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