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俏江南董事長張蘭加入外國國籍”的消息,再次引發輿論對企業家移民現象的高度關注。
不少網民認為,“裸商”現象成因復雜,移民作為企業家的個人選擇無可厚非,但這種趨勢繼續蔓延可能會產生一些不利影響。也有網民表示,“裸商”現象不必批判但要監督,建議進一步優化企業生存環境,留住人才和財富。
“裸商”現象漸多
網民“夏天”說,招商銀行與貝恩顧問管理公司發布的《2011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個人資產超1億元的大陸企業主中27%已移民,還有47%正在考慮移民。這些富人選擇移民的原因中,方便子女教育、為未來養老做准備等排在前列,而這也催生出一個群體———“裸商”。
署名“平通”的微博說,“裸商”指通過投資、移民等方式將資產或家庭轉移出境,本人仍在國內經商的“移民不移居”現象。“裸商”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各個時期都可能存在,但成為一種現象,則是指中國不少成功商人尤其是民營企業家,通過投資或移民方式將資產或家庭轉移出境。
署名“張玉江”的博客表示,遷往其他經濟體,可以提供其他的、獨立於中國經濟的財富來源的新機會。多樣化可以降低風險,避免因隻在一國經營、或從事一種經濟活動的損失,從而保護財富。但絕大多數人的主要商業活動還是在中國國內。把家人送走,是為了后代有更好的教育以及財富安全﹔自己不走,是因為國外很難找到每年15%的利潤的生意,但是在中國有。
警惕不利影響
不少網民分析,在此前的勞務移民和技術移民潮中,走出去的國人都是將賺來的錢匯回國內。而此輪投資移民潮卻伴隨著大量財富流向海外,給提振居民購買力、拉動內需帶來巨大損失。
也有網民分析,以往想要移民的主要是生意規模較大的商人,現在中小規模企業主的移民意向也在增強,長此以往,帶來的不僅是更多資本外流,還可能造成經濟、金融和社會問題。
網民“段江燕”表示,對於“裸商”,沒必要用道德或批判的態度對待,投資移民熱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成就和國家開放程度的提高,但“裸商”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必須予以重視,對違規的移民以及資金轉移也必須予以重點監督。比如,企業主用自己物業或是實業做抵押,在國內銀行貸款然后去海外投資移民﹔或者先通過融資、信貸把公司做大做強,然后暗地裡把資產轉移到國外,一旦國內公司宣告破產,自己便一走了之,留下一堆爛攤子。
應加強法制建設
不少網民以張蘭為例分析,要不是因為進入訴訟程序法律文書無法送達,張蘭已更改國籍或許還將成為秘密。這不能不叫人納悶,我們拿什麼去監管、約束“裸商”?一旦“裸商”在經營業務或其他方面有違法行為又如何去追責?
也有網民表示,通過立法切實保障企業主的財產權和人身權,切實營造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並嚴格執法。同時通過對偷稅、漏稅、騙貸等違法犯罪行為嚴加懲罰,形成遵紀守法的氛圍。
署名“米黃的冬天”的微博表示,對於眾多“裸商”而言,既貪圖中國的大市場和相對低成本,又充滿擔憂﹔既想鑽研權力尋租帶來的暴利可能,又擔心法律的秋后算賬﹔既存扎根鄉土夯實產業的念想,又對金融監管漏洞可以大筆套資走人心存欲望。因此,對於“裸商”現象不能無視,如果是因為環境不利,就要積極改善,以情依法留住精英﹔如果是非法或惡意移民,就要加強監督。
網民“徐立凡”表示,不同的考量,造就了“裸商”現象的出現。這種現象如果得不到有效制止,隻能導致社會和市場環境的退化。而減少“裸商”現象的最好辦法,是以法制的健全減少創富的原罪,以環境透明帶動“裸商”的透明。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