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28日電 (記者 張蔚然)北京朝陽區政協27日確認俏江南董事長張蘭已注銷中國戶籍並提交退出政協申請。圍繞近日張蘭改國籍引起的各種爭論,此間專家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建議官方出台政協委員資格管理辦法,對外國人能否擔任政協委員、委員能否改國籍、委員任職期間改國籍能否保留委員身份、通過什麼程序撤銷委員資格等問題作出規定。
圍繞外國人能否擔任政協委員,各方觀點不盡相同。今年的全國兩會期間,針對“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已加入外國籍”的說法,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新聞發言人趙啟正曾明確表示,“政協委員,外籍是不行的。”朝陽區政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沒有禁止外籍人士擔任政協委員的規定。朝陽區制定了一份委員管理暫行意見,規定如果不具有中國國籍,應不再擔任政協委員一職。
張蘭的做法引起部分網友不滿,有網友反問,“為什麼張蘭的職務沒有被撤銷呢?外國人參加中國人的政治協商,算不算‘干涉中國內政’?”但也有專家對此持不同看法,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毛壽龍指出,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作為立法機關不同,政協的主要職能是建言獻策,允許外籍人士建言獻策不會影響到國家利益,未必是件壞事。
憲法及行政法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莫紀宏表示,雖然張蘭已提交退出政協申請,朝陽區政協已按照程序辦理,但官方對“外國人能否擔任政協委員”、政協委員資格如何撤銷依然比較模糊。人民政協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建議有關部門研究上述問題,制定一個關於委員資格管理的辦法,對相關問題作出澄清。
盤點歷屆全國政協委員,其中不乏有外國血統的中國籍專家。據公開資料,第六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委員馬海德是阿拉伯裔美國人,他是性病和麻風病防治專家﹔連任多屆的全國政協委員尼科來·瓦西裡維奇·孜緬科出生於吉爾吉斯斯坦,他培育的良種馬深受農牧民歡迎,包括他們在內的很多外國友好人士都為中國做出很多貢獻。
莫紀宏認為,隨著時代發展,中國的現實情況要復雜得多。比如,目前公民雙重國籍的情況難以監測,再如,有些人拿到了外國的永久居留權,但沒有主動放棄中國國籍,面對這種現狀,官方還應對“外籍”的概念作出更明確界定。
從鞏俐到張蘭,政協委員改國籍總能引起社會爭議,而公眾都是通過媒體得知消息。莫紀宏說,這種做法不僅有損名人聲譽,也對政協形象造成損害,委員本人有義務就重大事項變動進行匯報,全國和地方政協也有義務進行嚴格的定期審查登記,完善匯報制度。(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