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22日電(記者桂濤 周芙蓉 仇逸)盡管中國艾滋病病毒攜帶者人數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艾滋病人看病難的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日前,一艾滋病患者隱瞞病情才得以手術,並稱欺騙實屬無奈,由此引發社會各界關於艾滋病人就診權的討論。
涉事的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小峰”被天津和北京的兩家醫院分別以“不適合手術治療”和“不具備肺癌手術資質”為由拒診后,向第三家醫院隱瞞病情,最終得到醫治。22日,天津市衛生局發布消息,稱第一家醫院已被確認存在“推諉病人”行為。
據新華社記者了解,手術后在家休養的小峰表示將起訴拒診的醫生和醫院,維護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權益。
雖然中國《艾滋病防治條例》規定,醫療機構不得因就診病人是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而拒絕對其進行其他疾病的治療,但事實上,小峰經歷的“看病難”和“開刀難”長期困擾著眾多艾滋病人。
“從長遠看,要解決‘艾滋病人看病難’‘開刀難’的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消除大家、特別是部分醫護人員對艾滋病人的歧視和恐懼心態。”中國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專家委員會委員盧洪洲說。
“雖然國家有規定,也有相關培訓,但是心理陰影的消除需要時間,不是單純職業道德提高就可以解決的。”盧洪洲說。
2011年,中國艾滋病病毒攜帶者聯盟與國際勞工組織等機構共同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認為,除了恐懼心態,醫療機構對病人“過度的、非必要的檢查”也是造成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看病難”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國艾滋病毒攜帶者聯盟秘書處協調員孟林告訴新華社記者,在許多國家,病人是否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個人隱私,醫療機構必須遵循自願檢測的原則。
“醫生假定每一個服務對象都是潛在的傳染者,按照‘普遍性防護’原則,保護自身安全,一視同仁地治療。”他說。
據了解,中國大多數醫療機構都會要求病人在手術前進行艾滋病病毒檢測,以便在醫生被手術刀意外割破手指時快速處置,避免感染。但當病人被確認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時,“醫護人員安全”常常凌駕於“病人就診權利”之上,從而導致拒診。
專家認為,艾滋病定點醫院的存在成為一些醫療機構推諉或拒絕為感染者提供常規醫療服務的借口﹔而目前尚無對因職業暴露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醫務人員進行賠償、補償或補助的法律規定也導致“拒診”的頻繁出現。
微博上“小峰無奈隱瞞病情接受治療”一事的最早發布者、天津“海河之星”艾滋病感染者工作組負責人李虎說,雖然許多人批評小峰隱瞞病情,為實施手術的醫護人員帶來感染的風險,但自己作為艾滋病毒感染者,十分理解他的行為。
“為了求生,艾滋病人使用這樣的非常規手段,實屬無奈,大家應該理解。”他說。但李虎也坦陳:“醫生和病人一樣,都是人,讓艾滋病人看上病不一定非要犧牲醫生。”
李虎表示,看到國家保障艾滋病人看病權利的決心讓他高興和振奮,他建議通過立法明確對醫療機構拒收和歧視艾滋病人的罰則,並加強監督。
“在一個好的機制下,艾滋病人不需要再向醫生隱瞞病情,這不但有利於病人自身的診療,對醫生也是一種保護。”李虎說。
專家認為,為了保障艾滋病人的就醫權利,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還應提高醫生和醫院接納艾滋病感染者就醫的能力,如為各大醫院培訓一批醫治艾滋病患者的醫生和護理人員,要求醫院配備專門的手術設備和病房等,必要時還應指定一批醫院專門接納艾滋病患者就醫。
“作為一個人,他擁有基本的權利與尊嚴,無論是否有病。他首先是一個人,然后他才是一個病人,最后,他才是一個艾滋病病人。”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副主任醫師、留德博士后孫宏濤說。
(參與採寫記者:倪元錦 韓筱婧 姬少亭 張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