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頭20年,對中國而言,最大事情是什麼?最核心的目標是什麼?這就是中共中央和中國政府領導13億人民,正在做並要做成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從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到十八大,黨代會報告先后三次圍繞這一核心目標進行專題研究、階段評估、經驗總結、精心設計、深刻闡述、全面部署,這在世界各大國發展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這不僅解釋了,為什麼中國在過去12年中即使是在國際金融危機大背景中,在全世界發展最快、發展最成功﹔而且也解釋了,中國在實現這一核心目標方面已經“時間過半,任務完成過半”,已經為未來8年如期實現這一目標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更高的歷史起點,我們更有信心完成這一任務。
“而今邁步從頭越”。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目標”的不斷與時俱進:不斷提出新要求,不斷賦予新內涵,更加全面、更加豐富、更有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深刻含義,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全面建成。從十六大報告的“三位一體”(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到十七大報告的“四位一體”(比“三位一體”增加社會建設),再到十八大報告的“五位一體”,這意味著中國進入21世紀后,從經濟現代化為主到其他方面現代化,從局部現代化到全面現代化,從不大協調的現代化到全面協調的現代化,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現代化的原創。
“五位一體”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體系中,生態文明建設不但是重點,更是難點﹔不但是要深刻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方面,更是全面貫穿到四大建設的全過程之中。這標志著中國全方位地進入生態文明的時代,代表著中國在世界高高舉起綠色發展旗幟,引領著南方國家創新不同於北方國家的新型現代化、新型現代文明。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另一個深刻含義,就是在中國大地上如期建成更高水平、更高質量、更加公平、更加和諧、更加綠色並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社會。十八大報告提出,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量化指標,更加彰顯了“富民為本”的執政目標,不僅是可實現的,而且是可評估的,在全世界是罕見的。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到2020年,中國經濟發展方式也會得到根本性改變,從要素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中國將發展成為世界人力資源強國、人才強國、科技強國,成為綠色發展創新國、引領國和最大貢獻國,邁向共同富裕型小康社會。與此同時,伴隨著中國經濟復興,也必然推動、帶動和驅動文化復興,這將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重要標志之一。
中國人民是創造現代化中國歷史的真正英雄,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建設者、受益者。13億人民的行動就是中國巨輪乘風破浪前行的不竭動力,13億人民的創新就是創造中國奇跡不竭的源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途上的重要戰略步驟。它的順利實現也將為中國邁向更宏偉的目標、奪取更加偉大勝利,即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21世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為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 胡鞍鋼)
- 十八大謀宏偉藍圖 專家稱8年建成小康社會不是夢
- 十八大閉幕 中國開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倒計時
- 全面小康社會目標從“建設”變“建成”
- 北京社保覆蓋率超95% 提前達到小康社會標准
- 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 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求是文章:我們的道路越走越寬廣——信心百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 總結成功經驗 發揮自身優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貢獻
- 江蘇揚州提前兩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目標
- 重慶要求確保2017年率先實現建設小康社會目標
- 李建華:為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凝聚力量
- 福建南平計劃未來提前三年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 我國小康社會實現程度達80.1%
- 小康社會進程統計報告:2010年實現程度達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