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九成兒童流浪因家庭問題 安全沒有保障--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專家稱九成兒童流浪因家庭問題 安全沒有保障

2012年11月21日10:31    來源:雲南網    手機看新聞

昆明市民給流浪乞兒送月餅 記者 周明佳 攝

  近日,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流倉橋辦事處環東路一垃圾箱內,發現5名男孩死亡。警方尸檢結果顯示,5人系一氧化碳中毒死亡。這起悲劇讓人反思,把視線投注到流浪兒童身上。如何避免悲劇的再次發生,讓孩子重新回到正常軌道?雲南省家馨社區兒童救助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家馨”)主任陸超群說,孩子一旦遠離父母,就會變得非常脆弱,還可能會被非法操控,這需要家庭和社會一起採取補救措施。

  現狀 流浪兒童安全沒保障

  “從畢節市的5個孩子身上,我們看到流浪孩子很脆弱,安全完全得不到保障,他們想取暖隻能躲在垃圾桶裡。而這幾年流浪到昆明的孩子,天氣上雖然佔了點優勢,但被大人操控做童工的事情不少,甚至被拐賣到黑磚廠等等。”

  陸超群說,有的孩子在街上流浪一段時間還找到了工作,覺得老板會照顧他,就會離家越來越遠。他們覺得父母經常打罵自己,現在沒父母管束還能賺錢。2008年后,那些完全離開家庭的流浪兒童,他們在街上發小廣告的多,就是我們說的一個童工階段。

  “這些不正規的就業,很多都是一個老板找一些小孩,小孩再去找一些小孩來,零散幫著做一些簡單的活。”為此,陸超群覺得要幫扶這群孩子很難。因為他們受雇后,老板管他最起碼的吃住,家馨給的基本服務,對他們來講沒有吸引力。

  “我們希望能找到一個突破口,對孩子們在技能方面做一些培訓。其實這些孩子有一定的能力,可能讀書讀不好,但能動性很強,社會閱歷很豐富,待人接物能力也很強。”陸超群說,假如幫助十五、六歲的孩子學一些技能和就業指導,家馨再做這些免費的服務,效果就會很好。

  探因 九成兒童流浪因家庭問題

  陸超群說,從家馨服務流浪兒童8年多時間裡注意到,這麼多年大部分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都沒有改變:90%以上流浪兒童都是家庭原因造成,如有些家庭父母離異﹔另外,他們在學校,老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者,好東西輪不到他們。他們成績也不是那麼好,不是那麼聽老師的話,常被老師拿出來當眾批評,在傳統教育體制裡是被孤立的。

  陸超群說,還有些別的原因,比如家裡很窮想出來賺點錢,但是沒有經驗,又沒有身份証,一出來就流落在街頭。也有些孩子,在家裡犯了錯誤,比如偷了東西不敢面對父母。“但這些前因后果都離不開家庭。他們犯了錯誤,沒有勇氣面對它,想著會被家人打罵,唯有逃跑。” 陸超群擔心的是,這些孩子可能越走越糟糕,可能一開始只是小偷小摸,到后來淪為去少管所或監獄。

  避免畢節悲劇的再次發生,陸超群認為,作為當地政府和救助機構看到單獨的孩子,或成群的孩子在街上流浪要主動上前詢問是否需要幫助。

  對策 通過危機介入幫助孩子

  如何幫扶這群特殊的孩子?陸超群告訴記者,家馨第一步最基本的服務就是為流浪兒提供免費的吃、穿,有個睡覺的地方。這些孩子戒備心理很強,家馨從2003年試運行以來的服務方法就是通過外展服務主動地到街頭接觸流浪的孩子,和他們建立信任關系,同時讓他們打破“不好玩”和“不自由”的念頭,讓孩子們感覺自己是自由的,是自己選擇去家馨的。

  陸超群說,讓孩子自願信任家馨,用專業的說法,叫危機介入法,當你沒有危機,就沒有這個需要。有危機的時候通過危機介入,會建立更深的關系。

  他舉例說明危機介入法,一個流浪在昆明的孩子冬天烤火被燙傷了,不知道怎麼處理,就躲在角落用濕的被子蓋著,后來傷口發炎,甚至還生虫。其他孩子看到了他傷情越來越重,就告訴家馨。

  “這個孩子一開始挺?的,忍著傷痛抗拒幫助。后來,工作人員幫他清洗,帶他去醫院,這樣慢慢僵局打破了。”陸超群說,打開他的心結后,孩子忍不住曾問“你為什麼幫我?”

  老師說,“你是寶貝,你是有生命的小孩,我們不幫你誰來幫你。”

  觀點 別歧視離家出走的孩子

  雲南青少年教育專家余允珠分析,離家出走有一種從眾心理,這些孩子年齡多集中在12~14歲,屬於逆反高峰期。從其心理和行為趨勢來看,覺得生活壓力太大,欲望不能滿足從而產生逃避行為。當然孩子離家出走,首先是孩子的錯,但孩子為什麼犯錯,是對家庭對學校的不信任。

  “我們要學會關愛別家的孩子,不要歧視這些孩子,要把幫助孩子回歸當成一種社會責任。”余允珠講了一個故事,一個離家出走的孩子走了很遠,很餓很餓。在村子裡碰到一個老奶奶,問能不能煮碗飯給他吃。吃完后孩子對老奶奶千恩萬謝。老奶奶問,平時在家都是誰給你做飯?孩子回答媽媽做。媽媽為你做飯那麼多年,為什麼不感謝?我才做了一頓飯你就這麼感謝?孩子聽后回家了。

  余允珠說,這位老奶奶非常智慧,及時幫助和開導孩子,流浪或離家出走的孩子就會減少。很多城市都有救助站或救助機構,我們應該將救助熱線貼在街上顯眼處,讓孩子們隨處可見,碰到危險時知道求助。

  昆明流浪兒:他們睡過翠湖邊垃圾桶

  住在家馨雙龍鄉兒童村的幾個流浪孩子,昨天在老師們的帶領下討論了畢節市5個孩子的遭遇。

  14歲的小思說,流浪在外面時,有錢就找個小旅社住,沒錢就住草坪,“住草坪確實很冷,早上醒來會發抖”。

  12歲的小兵說,他是貴州人,在貴州流浪時,見過小伙伴在垃圾箱裡生火取暖。一般會找個寬敞的地方睡覺,以前多在網吧裡度過夜晚,也去別人家裡住過。

  10歲的小波說,他會在大門裡面找個地方躲起來。

  照顧這些孩子的楊老師說,考慮到兒童村的孩子們常常住一段時間有人會繼續去流浪,一般都會給孩子們普及安全方面的知識。剛才孩子也在討論說,畢節市這5個孩子為什麼不到銀行或者避風的地方去睡?據孩子們介紹,他們有時候也曾在翠湖那裡睡過垃圾桶。“我告訴他們,這是很危險的事情,垃圾會產生有毒氣體。不過孩子也說了,在銀行門口睡覺春天夏天還行,秋天冬天受不了,他們一般會幾個人擠在建筑工地破房子裡取暖。”(譚江華)

(來源:雲南網)

分享到: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