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副部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並非簡單市場化--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中宣部副部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並非簡單市場化

蔣彥鑫

2012年11月12日07:38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11月11日,十八大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招待會,介紹文化體制改革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新華社發

  原標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並非簡單市場化”

  新京報訊(記者蔣彥鑫)“新的文化建設理念,主要是區分兩大類型,就是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明確文化事業政府主導、文化產業市場主導。”昨日,中宣部副部長孫志軍在記者會上說,“把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簡單地理解為產業化和市場化,顯然是一種誤解。”

  昨日下午,十八大新聞中心舉辦記者會,邀請中宣部、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相關負責人,就“文化體制改革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回答記者問。

  孫志軍表示,文化體制改革比較明顯的變化有三個方面:一是明確了新的文化建設理念,主要是區分兩大類型,就是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二是推進文化體制機制改革,主要是政事、政企、事企分開和管辦分離。基本完成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這麼多年來已經核銷6900多家事業單位,注銷近30萬人的事業身份。三是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簡介】

  孫志軍中宣部副部長、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趙少華文化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

  田進國家廣電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蔣建國新聞出版總署黨組書記、副署長、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聲音

  孫志軍:目前基本完成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這麼多年來已經核銷6900多家事業單位,注銷近30萬人的事業身份。

  蔣建國:2011年,我國新聞出版業實現營業收入已經達到14569億元,增加值達4022億元,圖書出版品種和日報總發行量已居世界第一位,電子出版物總量已居世界第二位,印刷業總產值已居世界第三位。

  田進:今年1-10月底,國產故事片已經生產了638部,電影的票房收入達到132.72億元,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票房收入。票房收入比去年同比增長了40%。

  趙少華:我國世界遺產的總數達到了43項,而其中世界文化遺產就有30項,在世界上是第三位。

  答問

  體制改革轉企改制理解為市場化是誤解

  記者:隨著文化事業單位的商業化運作,它們會不會變得更加獨立、更加自由?還是像以前一樣受政府監督?

  孫志軍:文化體制改革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區分了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文化事業是以政府財政保障,主要是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務需求。

  而經營性的文化事業單位一旦轉企改制以后,按照我們現行體制來講,就不再叫事業單位,那麼它就作為獨立的市場主體,應該說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發展。

  文化事業單位和已經轉企改制的文化企業,顯然體制管理的要求是不同的。需要說明的是,在文化體制改革過程中,不少的媒體或有關同志都關心,把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簡單地理解為產業化和市場化,顯然是一種誤解。

  我們強調的是文化事業、文化產業要兩手抓、兩加強。當然,即使發展文化產業,也要堅持內容為王,要堅持正確的導向,要注意承擔社會責任,要堅守道德底線,要維護社會的團結和諧。

  電影市場“國產電影保護月”是誤讀

  記者:今年2月,中國擴大了進口片的份額。外界認為,對國內電影市場造成了沖擊。如何看待國內電影市場對於新措施的競爭性的回應?

  田進:今年2月18日,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簽署了諒解備忘錄,這表明了中國政府堅持改革開放的根本立場,中國政府嚴格遵守加入WTO時的承諾,外國電影進入中國市場的渠道是暢通的。

  協議簽署之后,美國影片的進口數量和分賬比例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這給美國電影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但同時也給中國電影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今年1-10月,國產故事片已經生產了638部,電影的票房收入達到132.72億元,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票房收入。票房收入比去年同比增長了40%。但是,國產影片的市場份額隻有41.4%,比去年同期明顯下降。多年來國產影片佔市場主導地位的局面受到了動搖。

  造成這一現狀的客觀原因是增加了進口影片帶來的市場強勢沖擊。主觀原因或者說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國產影片的市場競爭力需進一步提升。

  記者:外界有說到所謂“國產電影保護月”,不知道能否對此進行澄清和說明?

  田進:關於電影保護月的問題,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讀。在我們國家,不存在電影保護月的問題。影片上映是一種市場的行為,政府不會強行地安排電影的檔期。

  申遺浪潮

  出現了申遺熱不是壞事

  記者:目前中國各地出現了申遺的浪潮,請問文化部門和文物保護部門對此有何評價?

  趙少華:實際上,“申遺”絕不是我們最終的目標。我國世界遺產的總數達到了43項,而其中世界文化遺產就有30項,在世界上是第三位。

  實踐証明,世界遺產的申報是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契機,對於遺產保護水平的提升作用十分顯著。現在出現了申遺熱,我想不是壞事,只是怎麼來做。未來我們要繼續健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管理法規、保障的機制、專家的咨詢機制、預警的系統,規范展示和服務設施建設,提升利用的質量和水平。

  轉企改制

  國家政策是“扶上馬送一程”

  記者:根據中宣部的材料,目前已有99.5%的文藝院團完成了轉企改制。問題是自負盈虧后,這些文藝院團能不能養活自己?

  孫志軍:在涉及整個文化體制改革過程中,我們注意區別對待、分類指導。比如國家重點的京劇、昆劇院團,少數民族地區為少數民族服務的有關文藝院團,涉及文化藝術遺產保護的有關藝術表現形式等都沒有列入轉企改制的范疇,仍然作為事業性質,由國家財政保証它的正常運轉。

  當然,我們也希望這些沒有轉企改制的事業性質的、由國家保証自身支出的院團,也應該實施內部改革,規范管理。

  對已經實施了轉企改制的院團,國家政策很明確,叫“扶上馬、送一程”,仍保持財政投入的基數不變。同時,轉變投入方式,不像過去發人頭工資,而是購買它的服務,進而使這樣轉制的文藝院團,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

  代表日記

  11月11日晴

  舒斌 十八大代表,湖南紅網董事長、總編輯

  文化產業將迎來新利好

  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目標。我想,如何增強文化創造活力,提供廣闊文化舞台,讓百姓充分享受文化小康的成果,這些新政策、新趨勢,將是文化產業迎來的新利好,更是我們每個文化人面臨的新考驗。

  說說代表的那些事兒吧。代表在干什麼?當然是開會。隻答對了一半。其實開會之余,代表們做得最多的是“學習”。

  聽了十八大報告,大家都會趁熱“復習”,結合本職工作記錄心得筆記﹔發言就是“隨堂考試”,得先做大量准備﹔參加完分組討論,也要抓緊“復習”,整理材料跟上思路﹔而各行各界的代表聚在一起,聊聊各自工作,對彼此都有啟發,這就是“討論學習”。新京報記者廖愛玲整理

 

分享到:
(責任編輯:段欣毅、盛卉)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