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调研:创新驱动怎么做?深圳佛山“风景这边独好”【4】

唐维红 何晶茹 彭心韫 陆加杰

2016年05月23日17:39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原标题:强国调研:创新驱动怎么做?深圳佛山“风景这边独好”

  挑痛点 提建议

  ——创新的路上还有哪些山头要迈?

  三天时间,两位专家密集调研了佛山、深圳两地的多家中小型创新企业和创新孵化基地,还参加了创客沙龙,与创客们促膝交流,共同分析创新创业工作的痛点,并为当地和企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建议。

  ——创新也需要去库存调结构 避免同质化跃进扩张

  在创业大潮的涌动下,培育创业团队的孵化器、创新基地等也出现高速增长。以深圳为例,深圳已建成78家创客服务机构,144家创业孵化载体。而根据政府计划,2017年,创客空间将达到200个。不过,近期国内一批孵化器倒闭的消息,引发了李君如的思考。

  李君如建议,深圳和佛山市政府在建设创客平台时,要对孵化器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避免大同小异、大跃进式扩张。作为孵化器运营方,佛山国际创新转化生物产业孵化中心总经理黄雄建议“相关部门把孵化器的评级标准用与质挂钩、与专业化程度挂钩来取代与量挂钩。”

  ——搞活金融支持和财政激励

  在金融方面,李君如建议,进一步发挥金融支持的作用。“比如创办深圳的科技银行,让更多的创客、企业家根据市场需求,用市场的规则,从经营当中获得支持。”他说。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都有获取外部融资的期待;但是同时受制于担保方式难以落实等客观原因,获取银行融资的可能性很小。李君如建议深圳可以参考杭州文创金融的经验,将创业金融板块与传统业务予以区分,实行单独的准入标准和信贷定价机制,以满足创业企业多样性的融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要研究好金融监管的制度。”李君如特别提醒。

  辜胜阻提出,通过“组合拳”切实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企业的营商成本,大力降低创业门槛,进一步营造“实业能致富,创新致大富”的创业环境。

  贝特瑞董事长贺雪琴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能加大创新激励力度,“比如,对于企业创新成果的实现和转化,能不能直接予以奖励,企业拿到这个奖励,肯定会以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力量,去奖励下面的创新团队继续创新。这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补齐空间、科教、智库资源短板

  创新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分析深圳引进人才的“痛点”,辜胜阻直言三点:高房价、科研院所少、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紧缺,必须尽快补齐“短板”。他说:“空间是深圳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住房成本高,必然对创新人才产生挤出效应。政府需对这一情况予以高度重视。”

  由于经济特区建设较晚,深圳与北上广比起来,明显缺少重点高校和国家重点科研机构。“硅谷里的人才六成以上来自斯坦福,硅谷如果没有斯坦福,硅谷就不是硅谷”,辜胜阻建议,深圳与中外一流大学合办高校,补高等教育短板。再比如,吸引高端智库落户深圳。深圳贝特瑞新能源材料公司专注于新能源的研究,2015年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40%。董事长贺雪琴听到辜胜阻的建议后,表示十分赞同。他说:“今年国家推进40多个创新中心解决研发成果和产业之间的桥梁问题,希望国家级创新中心能考虑在深圳设分中心,这将对深圳企业的产品创新研发起到很大的支持。”

  李君如建议国家层面,在布局国家实验室时应向深圳这样的有创新实力的地方倾斜。结合深圳的通信、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布局一些国家实验室,真正让国家实验室和产业结合。

  ——进一步为人才“松绑”、“减负”

  辜胜阻建议,要进一步为创新人才“松绑”、“减负”。他说,目前深圳各类人才总量70余万,其中30多万人没有深圳户口。北京人才总量超过170万人,上海超过125万人。在中高级人才方面,深圳与北京、上海的差距更大。特别是领军人才、国际化人才、专业人才、技能人才的数量,与深圳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求距离较大。他鼓励政府不断优化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储备大量创新型人才,真正发挥创新人才“第一资源”作用。

  此外还有创客提出,希望政府相关部门树立一些创新典型,让更多的企业有所参考,少走弯路;希望能够建立创业人才的分类交流平台。让技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营销型人才等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并且有一定的自由搭配组合,为各个发展阶段的创业团队匹配合适的合伙人。

  ——提升技能化教育水平,打造“大国工匠”

  不同于深圳,佛山在如何进一步吸引人才方面,有自己的特点。佛山传统优势产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紧缺人才缺口明显。李君如鼓励佛山进一步提升技能化教育水平,强化技能型人才培训方案,打造更多“大国工匠”。 另一方面,借助毗邻广州、广州佛山同城化加速的优势,李君如建议佛山积极融入粤港澳合作,建设国际性金融后援中心与服务外包基地,吸引金融机构、知名企业和高端人才。

  ——保护知识产权 完善创新体系

  知识产权是创新的基础,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创新就不可持续。“以前没有专利申请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明明是我发明出来的东西,却被竞争对手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反过来要告我侵权。”想起十年前的旧事,一鼎科技总经理冯竞浩依旧忿忿不平。

  “制造业为主的很多创新项目非常容易被仿制,这需要我们用法治思维来支持创新体系的完善。”李君如说,对于知识产权,企业首先要学会自我保护,其次,政府要为各企业专利产品保驾护航,在维权过程中为企业撑腰。更要引导企业熟悉、尊重,运用好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政策,懂得运用相关条例保护创新成果。他说:“佛山和深圳的企业,专利意识普遍已经比较强了,但是,专利申请下来了,并不等于有了知识产权保护。要依靠法律的保障,充分保护知识产权,支持创新企业发展,保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

  相关链接

  强国访谈: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谈创新驱动

  强国访谈:广东省发改委主任何宁卡、中山大学校长谈创新驱动

  强国访谈:广东深圳、广州、佛山等6地市领导谈创新驱动

  强国调研:创新驱动怎么做?深圳佛山“风景这边独好”

  强国调研:从“制造”到“智造”, 佛山扬帆启航

  强国调研:深圳筑巢 梦想起飞

  强国调研:佛山创客速写:主体多元 创意无限

(责编:崔东)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