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组在佛山国际创新转化生物产业孵化中心了解孵化器建设情况。(王先进 摄)
科技与金融双轮驱动
——“创新项目遇到火热资本 一触即燃”
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相匹配的,是金融创新。张虎副市长介绍,近年来,深圳市加快科技金融试点城市建设,推动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设立创投引导基金,出台促进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若干规定。目前,深圳拥有4.6万家VC和PE机构,注册资本超过2.7万亿元,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境内外的上市企业321家,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企业连续9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火热的资本在深圳很容易就能找到一拍即合的项目。2009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卢致辉怀揣6000元来到深圳,在20平米出租屋中开始了创业之路。虽然他研发的工业级无人机在续航时间、航程和载荷等方面远超行业对手,但因对资本市场一无所知,公司发展缓慢。2014年,卢致辉注册成立了科比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那年的销售额是200万左右。2015年,他力邀刘伟等十多位金融、营销方面的专业人才加盟。在第一次融资后的3个月内,就组建了北美、深圳、哈工大三个研发中心,并快速进行了产业链整合,销售额快速翻番。现在,科比特又完成4000万的新一轮融资。“创新项目与资本拥抱,热情一触即燃。”卢致辉说:“2016年,我的销售目标是1个亿。”
辜胜阻对此点赞。他说:创新、创业、创投形成 “铁三角”,实现了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双轮驱动”。
在金融与科技的高度融合上,佛山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佛山国际创新转化生物产业孵化中心是中国科学院与佛山新城管委会合作共建的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平台,具备创新创业和投融资两大核心功能。总经理黄雄说:“有生命力的孵化器决不能是简单的包租公模式,要让投与创双方高效碰撞。”从引进团队到项目孵化再到产业化,政府、技术团队、社会资金、孵化中心都是投资方。这种持股孵化的灵活模式本身也是一种创新。
据佛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志豪介绍,2016年,佛山市政府印发了《佛山市创新创业产业引导基金设立方案》,支持佛山市的创新创业。日前,佛山市政府出资的20亿元第一期资金10亿元已经到位,后续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效应,吸引各路资本,将该基金扩大到100亿元规模。
从创新行动到创新生态
——政府升级服务 为创新提供“阳光雨露”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即“要建设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和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的生态系统。”
从深圳的创新行动中,辜胜阻总结认为,创新创业人才是“根”,龙头科技企业是“主干”,小微科技企业是“叶”,制度环境、政策支持等就是“阳光雨露”。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让深圳成为了各类创业人才和创新要素的栖息地。正如2015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打造综合创新生态系统:“把创新环境、创业计划、创投资金和创客活动联合起来,形成更强大的力量。”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指出,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针对今年年初深圳房价持续走高等新情况,今年3月,深圳又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副市长张虎说:“180条具体举措,只要是人才,都可以在政策点中对号入座。”
深圳长朗三维科技董事长劳长石就是深圳市科创委从硅谷引进的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去年,他的企业想从英国引进一位博士后,但是深圳的高房价令其顾虑重重,谈判僵持。“没想到,3月份政府出台了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81条政策,把原来的人才资金资助从80万整整翻了一倍,力度非常大,他很快就跟我们签约了。”劳长石说:“人才聚集是有带动效应的。我是深圳市欧美同学会的副秘书长,也参与了海归产业协会落地深圳的项目实施,身边很多学长学弟听说深圳有这么好的、有针对性的政策,都说要带着项目过来。”
“十二五”以来,深圳累计引进国家“千人计划”相关人才154人,“孔雀计划”1539人,留学人才以及各类人才超过68万人。
而在佛山许多传统制造型企业,渴求的人才还包括大批高级技能型人才。作为当地的一所工科大学,佛山科技学院是广东省和佛山市积极推动人才建设的重点。佛科院将专业学科设置与佛山市重点产业高度结合,逐步建立起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机制,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和现代产业工人从学校走向企业。李君如对这一做法表示赞赏:“‘工匠’不一定指高精尖人才,更应不拘一格下沉到基层。”
各类人才来到深圳、佛山,在这片“创新熟地”上很快耕耘出了果实。“创业者在深圳可以完成从产品研发到做出样品再到批量生产的整个过程”,劳长石说:“我们做3D打印设备开发,需要的硬件、软件控制、材料、激光……每一个环节都能很快地在深圳找到供应商,找到相关资源落地。”有过在硅谷工作经历的李屹说,深圳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迅速地产业化,在硅谷集齐零部件需要一个星期,而在深圳只需一个下午,“这里比硅谷更适合我”。
建设创新生态的观念也深植在佛山市经济发展的理念中。2012年起,佛山实施产业链招商三年行动计划,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等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建链”,对平板显示、汽车制造和半导体照明等现有产业链条缺失的高附加值环节进行“补链”,对装备制造、家用电器等传统优势产业链的薄弱环节进行“强链”。
近年来,佛山引进了一汽大众、福田汽车、中国南车制造基地、国药集团中药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着力打造汽车制造、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家具制造等全产业链。佛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志豪把佛山的创新生态比喻为一片森林,“美的、TCL等大企业就像乔木,19万家中小微企业就像草,有乔木、有草,才能形成一个互相支持的良好的生态。”
![]() | ![]()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