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民生老人手绘的滇缅运输线路草图。 张永梅 摄
人民网乌鲁木齐7月8日电 (李俊梅 通讯员 张永梅)1937年-1945年,八年时间,整个中华民族在做着一件共同的事情——抗击日本侵略者,抵御外侮,保家卫国。在这八年中,不仅是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各民族并肩战斗在一起,还有那些海外侨胞,也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参加到抗日战线中,他们与祖国同胞 一起同仇敌忾,不仅从精神上物质上全力支援祖国,而且直接回国参军参战。
当“飞虎队”、“中国远征军”、“驼峰航线”这些与抗战有着莫大关系的名称牢牢刻在我们记忆中时,请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名称是“南侨机工”,这是一个由3200多名华侨汽车司机和汽车修理工人组成的抗日团队,他们肩负800万南洋华侨的重托, 分9批次, 取道越南、仰光、香港3条路线回国投身抗战。在滇缅公路这个战场上,“南侨机工”是抗日运输队的尖兵, 1200多人为了这条抗战命脉的畅通,永远长眠在了祖国西南的崇山峻岭中……
7月7日,居住在乌鲁木齐市黄河路建机厂家属院、曾经曾在滇缅公路与“南侨机工”并肩奋战的抗日老兵李民生老人,给记者讲述了有他所经历的“南侨机工”那些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
回忆:1938-1942年,滇缅公路
1938年,年仅20岁的李民生被派往云南军事委员会西南运输处,驻扎在距离缅甸边境40公里一个叫遮放的分处任队长(中尉副连长),职责是负责训练南洋来的司机、在滇缅公路上往国内运送军用物资。
1939年后,他担任三大队第九中队队长,中队名称改为“华侨先锋大队”,开始进入缅甸,驻扎在腊戍(西南运输处的一个分处),突击抢运由火车运到仰光的大炮、飞机配件等抗日救国物资,运到国内的遮放(再由其他运输分处负责运送至云南昆明);同时负 责后来开通的由仰光到八莫的水路运输线路,将八莫的物资运到内地。
滇缅公路是维系整个抗战的生命线,全长1140公里(其中云南境内959.4公里),从昆明至边境的畹町,再到缅甸的腊戍、九谷。那里重峦叠嶂、地势崎岖、环境险恶,塌方、滑坡的地段多;茂密丛林中的瘴气弥漫、潮湿闷热、蚊虫叮咬,疟疾等疾病的困扰, “南侨机工”克服、忍受的艰难困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青春年少的李民生,管理着60多辆运输车,80多位驾驶员和汽车修理工。李老先生说,按年龄可以做他父亲的“南侨机工”们都十分尊重他,教会他开车、修车。朝夕相处、并肩战斗的岁月,最令李老先生肃然起敬的是华侨的爱国情怀。李老先生说,他小时候 读了几年私塾,中学在上海的教会学校学习,没有接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年轻的他思想非常单纯,是“南侨机工”为他补上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课,和“南侨机工”将近4年的日子里,受到的教育、感动非常大,一生都受到影响,爱国主义的崇高思想由此产生。
心声:“南侨机工”一个不能忘却的团队
在李民生看来,“南侨机工”不是一个代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是一个从内心里爱国的团队,这个团队是不能够、不可以、不应该被忘却的。
在滇缅公路那艰苦的环境下,“南侨机工”团队里没有一个打退堂鼓,年轻的李民生也曾很好奇,这是为什么?
李民生清楚地记得,一位40多岁、能讲流利英语的侨胞叫李天云,从小随母亲在新加坡给英国人当保姆,长大后给英国人开车。他用悲苦的语调告诉李民生:“我们在新加坡、吉隆坡是三等公民,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你们不知道我们有多么希望国家强大!我 们身在海外,但心连着祖国!”李天云告诉李民生,一位华侨的女儿在新加坡街头卖花,生意很不好,当得知女孩卖花募集抗战捐款时,无论她每天拿多少花,都会被当地的华人抢购掉的,原因只有一个——祖国好了,他们这些身居海外的华人才能好。
也正是这个共同的心愿,“南侨机工”相当的团结。
在腊戌,仓库人员有时会刁难装货的驾驶员,一次李民生前去交涉,不料反被仓库人员殴打,“南侨机工”知道后,抓住库管员打了个半死。“惹祸了”,处长紧急集合大家:“谁打人了?站出来!”令处长目瞪口呆的一幕出现了:“南侨机工”全体上前一步 ,齐声大喊:“是我!”那个场景让当时的李民生感动得说不出话来,让现在已经95岁高龄的李民生仍然激动。
泪水:为逝去的战友而流
70年过去了,李民生没有忘记自己的“南侨机工”战友,他还记得他们的名字,说得出他们的故事——
“焦谷!这个名字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李老先生深情地说。40多岁,身体强壮得如同铁塔一样的焦谷,一次运送价值贵重的物质时,汽车在崇山峻岭中抛锚了。那是凶猛动物和“山头人”(类似土匪)出没的险恶地段,深知凶多吉少的押运员劝焦谷随其他车 辆回去,焦谷坚定地说:不!车在人在!深夜,首先光临他们的是一只老虎,围着车转了一圈走了;之后是3个“山头人”在车下与他们对峙了近半个钟头,或许正是焦谷铁塔样的身躯令他们权衡输赢后离去,焦谷靠挖山上的竹笋充饥和押运员度过了等待救援的3天3夜 。押运员激动地竖起拇指:“南侨机工”都是好样的!
有位驾驶员不幸出车祸逝世,未婚妻(也是华侨)来到运输处,大家纷纷捐款为她筹集回新加坡的路费。然而,女孩却坚决留下来继承未婚夫的遗志——参加抗战!
1942年,缅甸失守被日寇占领,李民生带领大家紧急撤退。那时,天上有日本鬼子飞机轰炸,撤退的军民混同一路,滇缅公路虽然不太通畅,还是有序进行着。李民生乘坐的是小吉普车,见缝插隙车开得较快。然而,就在他到怒江刚过惠通桥的时候,日本鬼子 炸毁了惠通桥,撤退至桥上的军民跌落怒江;怒江对岸,日寇疯狂地射杀着人群。震惊、焦急的李民生慌忙举起望远镜瞭望怒江对岸,就在这刹那间,看到的竟是令他撕心裂肺、悲痛欲绝画面:焦谷、李天云、李伟民胸部中弹倒地。那是日本鬼子机枪扫射的,牺牲了很 多战友……
“80多个人啊,只回来了20多人……”老人掩面而泣“我一想到他们,就觉得自己是个罪人,我活着出来了,而他们却永远地留在了异国他乡,连尸体都没有留下!”
这是李老先生一生锥心刻骨的痛。枪林弹雨,血雨腥风的抗战岁月如同电影胶片一样,常常在他的脑海回放。近70年的岁月里,无数个难眠之夜泪水打湿了枕巾,他在望远镜中看到那几位可敬可爱的“南侨机工”胸部中弹悲壮倒地的画面远定格在他的眼前,镌 刻在他的脑海。
■资料卡片
南侨机工:支援抗战的华人团体,是指抗战时期,从东南亚各国华人子弟组成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他们从各个地区先后回到了祖国,为支援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后人为纪念“南侨机工”的功勋,修建了“南侨机工纪念碑”。
■李民生简介:
李民生,1919年出生于天津,1937年在上海读书时,“卢沟桥事件”爆发,他与上海一大批热血青年参加了慰问国军将士活动;1938年加入上海浦东军事委员会“忠义救国军”第一大队(司令官叫雷忠),在司令部担任传令班副班长,已除汉奸、骚扰日军的活 动为主要工作。19岁时成为少尉排长,半年后,晋升为中尉副连长,被派到云南军事委员会西南运输处,担任“华侨先锋大队”三大队第九中队队长,负责训练南洋来的司机,等到陈嘉庚捐助的汽车来了后,在滇缅公路上往国内运军用物资到昆明,驻扎在距离缅甸边境 40公里的一个分处叫遮放的地方。
1939年后李民生担任第九中队队长,中队名称改为“华侨先锋大队”,进入缅甸,驻扎在腊戍(西南运输处的一个分处),突击抢运由火车运到仰光的大炮、飞机配件等抗日救国物资到国内的遮放;同时负责把八莫到仰光这条水路的物资运到内地,直到1942年 缅甸被日本鬼子进攻失守,撤退回到国内后,西南运输出改为“中缅运输局”,李民生被调往“水路交通统一检查处”,担任管理所中校股长,副所长,后改为交通巡查处,直到抗战胜利。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