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前半期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和冷战期间两大阵营恐怖对峙的经历告诉我们,和平是最为珍贵的。冷战结束之后,大国之间普遍建立了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大国关系处于前所未有的缓和状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如果说冷战初期发生在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局部战争有进步意义的话,冷战结束后频频发生的局部战争却让人们更加关注战争对世界和平发展构成的巨大威胁。
恶化了冷战结束后世界总体安全形势
苏联在和平状态之下解体,苏美对抗中的一方不复存在,昔日国际上非敌即友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球安全形势大为改观。某些学者高呼“历史的终结”,认为和平时代已经到来,意识形态对立引起国家竞争的历史即将终结。但实际上,冷战结束之后局部战争与武装冲突此起彼伏,不仅频度增加,而且在地域上扩展,其对国际安全形势乃至国际秩序的影响也更加深远。如果说冷战时期主要是两大阵营在边缘地带的争夺,战争的烈度和地域还比较有限的话,那么冷战结束后的局部战争则分布更广,波及亚、非、欧、拉美等地区,战争的烈度更强。其中,不论是南斯拉夫解体过程中的战争与冲突,还是科索沃战争以及最近发生在乌克兰的战火,由于发生在欧洲内部,大国利益交错,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对大国关系、国际安全形势的伤害尤其巨大。而伴随“阿拉伯之春”而出现的中东地区的局部战争,更是在多个国家同时出现,战争的结果是造成了多个国家的长期动荡和中东地区秩序的坍塌式崩溃,其影响将极其深远。
对国际安全的基本规范破坏作用巨大
国际法规定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是维持国际安全的基本规范。现代国际秩序是建立在国家主权原则基础之上的,国家间的争端不应采取武力或者武力威胁的方式解决,联合国的作用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在冷战结束后一超独大的局面下,西方国家凭自己的意志发动或者介入局部战争的频率增加,蔑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联合国作用的行为时有发生。西方国家在发动或者介入局部战争时,通常用的借口是“人道主义干涉”,主张“人权高于主权”,滥用“保护的责任”,践踏了国际关系的主权原则,动摇了现代国际秩序的根基,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从1998年美英发起“沙漠之狐”的空袭伊拉克的行动,到1999年3月开始的北约空袭南联盟行动,美国及北约都绕开联合国对主权国家使用武力;而2011年利比亚战争期间北约对利比亚的空袭,则超越了联合国有关划定禁飞区的授权,同样蔑视联合国的权威。联合国在解决地区冲突、恢复稳定与秩序方面应有的权威受到削弱。局部战争中西方因素特别是美国因素的加强已经构成了对国际秩序和联合国权威的重大威胁和挑战。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