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015专题】纪念中国人民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人民网>>时政>>正文

对国际战争问题的战略思考【3】

林宏宇

2015年06月08日09:54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对国际战争问题的战略思考

在美日的压力下,中国国家安全形势空前严峻,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尤其是当前的中日关系,其复杂性在于有领土争端,而这恰是爆发国际战争的最重要原因。可以说,当前中国面临着空前的安全压力,有时甚至是战争的压力。面对日本的挑衅,中国政府设立了东海防空识别区。

首先,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改善了中国东面海洋地缘安全结构。中国东部国土集中了60%以上的国家财富和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亟需一个“战略缓冲区”的保护,而这个“战略缓冲区”的东沿就是“第一岛链”。未来中国的军事力量将经常在这个“战略缓冲区”活动,得让日本适应这个事实,不要老是惊呼“中国海军又一次穿过第一岛链了”!中国的东海防空识别区与这个“战略缓冲区”部分重合。因此,我们不妨把它看作是中国打破“第一岛链”的一种战略设计,是改善中国东面海洋地缘安全结构,构建“战略缓冲区”的一个重要举措。

其次,有助于恢复“钓鱼岛主权有争议”的原状。当前日本安倍政府顽固坚持所谓的“钓鱼岛无争议”的立场,已成为和平解决中日钓鱼岛争端的最大障碍。日本的这种僵硬态度,除了美国战略介入背景外,日本政府本身的“战略误判”或“错觉”也是重要原因。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由于中国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的政策“过于厚道”,以为不主动出击,不去惹事,就可以保持和平,才导致日本的“误判”或“错觉”。我们要坚决打破这种“误判”与“错觉”。当日本政府非法购岛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断然采取反制措施,坚决加强海上维权力度,迫使日本政府不得不接受在钓鱼岛海域与中国公务船“并驾齐驱”、各自宣示主权的现状,这是朝钓鱼岛主权问题确有争议的客观事实迈进了一步。但这还远远不够,日本目前仅接受海上存在争议,对空中的争议依然不接受,还不能接受我国公务飞机巡航钓鱼岛的状况。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覆盖钓鱼岛区域,正是我国宣示钓鱼岛主权的好机会,同时也为未来我国公务飞机巡航钓鱼岛埋下伏笔。

未来的展望与应对:此轮中美、中日安全博弈将呈现“长周期”、“低烈度”的特点。中国既要看清美国,处理好与美国的战略关系;又要看清日本,可适度“矫枉过正”,反战但绝不惧战,求和但绝不苟和

由于此轮中美、中日安全博弈的起因及背景不同以往,它将呈现“长周期”、“低烈度”的特点,在未来可预见的一段时间还可能会出现某种程度的“安全困境”,呈现出“冷和平”的特征。同时,不可否认,此轮中美、中日安全博弈也对国际安全格局产生了很大影响,对未来的大国安全博弈走向与大国关系演变影响深远。

首先,要看清美国,处理好与美国的战略关系。美国因素是影响当前中国国家安全环境的首要因素,遏制中国过快崛起、管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是近期美国亚太战略的首要目标。美国试图以“重返”/“再平衡”战略来缓阻中国崛起的势头,而此战略客观上却极大刺激了东亚地区某些国家借美抗华的念头,它们试图以制造安全事端来“引美入亚”,希望美国“主持公道”,而美国也愿借助这些国家对华挑衅来增强其“重返”/“再平衡”战略的效果。我们应审时度势,正确应对,在美国不威胁中国核心国家利益与安全的前提下,努力缓和对美关系,致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努力消除美国对华战略猜忌。

东亚是中国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美国“重返”/“再平衡”给中国东面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压力,如果中国继续过度倚重东亚,不仅可能加剧同美国的摩擦碰撞,而且会带来某种战略风险。当前拥挤不堪的东亚地区已经出现某种“安全困境”的特征。为此,从去年开始中国调整对外战略方向,积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向西挺进,从“战略东向”转变为“战略西向”,暂时避开地缘政治拥挤不堪的东亚,转向大有可为的西线,以达到扬长(经济贸易、基础设施)避短(军事、安全压力)之目的。一年来,“一带一路”战略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

但是,笔者认为在积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时,也要注意处理好中国与现有国际体系的关系。尽管30多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挑战霸权的实力,但国际体系与中国关系的主旋律依然是影响者和被影响者的关系。如果说有什么变化的话,那主要体现在如何对待国际秩序方面,具体来说,就是从以往的适应性融入,开始转向建设性塑造。应该说“一带一路”是一个高超的战略设计,它巧妙地转移了大国博弈的焦点,悄然实现了中国的战略转向。然而,该战略能否成功实施,还要看它的运作技巧与拿捏的分寸。从中国与国际体系关系的历史视角来看,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最好不要轻易挑战现存的国际秩序及其维护国(主要是美国),否则很可能招来巨大的安全压力,从而打乱我们的战略部署。

其次,要看清日本,可适度“矫枉过正”,反战但绝不惧战,求和但绝不苟和。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虽身处东方,却常以“西方人”自居,看不起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然而,从历史的长河来看,“500年西方、1000年东方”,西方的崛起和强大无非是这近四五百年的事情,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却曾经引领世界至少1000多年。今天的中国正在强劲复兴,正在恢复历史上应有的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未来的日本也许将再次面临历史的选择,是跟东方走,还是跟西方跑。现在中日关系正逐步向这个历史临界点靠近,日本也许不甘心这种历史的宿命,试图有所改变,故不断挑起安全事端,制造中日关系的紧张,试图借助域外大国力量,拖拽中国和平崛起的步伐。面对日本的张狂,我们首先要在战略上看透它、藐视它,但在战术上却不可不防。而且,从地缘结构与历史周期来看,日本是未来有可能把我国拖入某种形式国际战争的大国,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反战但绝不惧战,求和但决不苟和,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最终避免战争。另外,目前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我们要吸取教训,可适度采取“矫枉过正”政策,坚决主张钓鱼岛主权完全归我,否则有可能就回不到“中线”——承认钓鱼岛主权问题有争议。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张香梅(实习)、曾伟)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