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踏波逐浪高(中国故事)

——来自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创业故事

袁亚平
2015年06月03日15:1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这里的创业人涌动着澎湃的激情,这里的创业故事如波似浪。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我国首个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这里大小岛屿一千三百九十个,陆域面积一千四百四十平方公里,地处大陆东部海岸线与长江水道的交汇处,构成一个近五百海里等距离的扇形海运网络。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具有国家层面的战略意义,天广海阔。人民日报记者袁亚平摄

我乘客轮渡船,踏波逐浪,来回海面,上下岛屿,历时十九天,遍访定海、普陀、岱山、嵊泗四个海岛县(区),入渔民家,住小岛屋,晨起观日出,夜深闻涛响,记录一二,写就缩影。

在这里挥洒青春

舟山跨海大桥,天地间宏丽的琴弦。人民日报记者袁亚平摄

刚从另一个海岛,经朱家尖海峡大桥,来到沈家门东港外滩。徐方成自己开车过来,他一出车门,便快步向我走来。

短发浓黑,额宇亮堂,单眼皮的眼睛,小而有神。蓄着络腮胡子,修剪整洁,时不时摸一把。

舟山圣岛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方成,说起前景,满脸笑意。洛洛摄

徐方成1979年出生,是舟山圣岛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第一届浙江省大学生“创业之星”。

他说:我至今记得很清楚,初中班主任对我说过:“要想逻辑思维严密,就得看《人民日报》。”读高中的三年,每天中午,我捧着饭盒,在学校的阅报栏,看《人民日报》,从头看到尾。报看好,饭吃完,一天不落。读报,对我影响很大。

我老家在浙江西部常山县的小山村,泥巴里滚大的穷孩子,天天爬山,上山砍柴。父亲,母亲,舅舅,经常对我讲,自己要多努力一点,要多为别人想一点。

2000年,我考上浙江海洋学院中文系文秘专业,学费需要七千多元。但家里穷,只能给我一千多元。我想到有亲戚在江西,就一路去“化缘”。东拼西凑,就为圆这个大学梦。我第一次出远门,就背了一个小包,包里塞了几件衣服。坐火车,转汽车,乘轮船,到了舟山。从小在山里长大,从来没见过海,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了大海。

我上大学的这一年,碰巧是国家第一次实行助学贷款政策,帮了我大忙。我申请了5000元助学贷款,加上家里和亲戚朋友凑的钱,交了学费。我大学三年的学业,都是在国家助学贷款资助下完成的。如果没有国家的政策,或许我还读不起大学。

我进大学第一天,就预算好,一天伙食费最多不能超过三元,早中晚三顿不能超支,早饭两个实心馒头加一碗稀饭,四角钱;中饭,米饭加蔬菜,五角钱;晚饭,米饭加豆腐,紫菜汤是免费的。精打细算,控制自己的费用。

再有就是制定锻炼身体和学习的计划。天天早上去锻炼,我的学习目标比较明确,政治、哲学、法律、心理学,公关营销、策划、管理、财务……我天天泡图书馆,十几本书同时看,有时也消化不了,囫囵吞枣,先吞了再说。

然后,就是考虑生计问题。连自己的生活都没改善,何以谈改变天下。

从大二开始,每个周末白天和平时的晚上,我一直在外面兼职。帮助促销,发传单,一分钱一角钱一元钱都要。随后,接触面广了,帮助公司搞电子产品营销策划。后来,加入心理咨询热线,要通宵值班。

有一次,凌晨3时多,我才从外面回来。太晚了,就爬围墙进校门。学生宿舍的门早锁了,我住在四楼,又不能叫醒别人。我壮了壮胆,就沿着自来水管爬上去。

第二天,保安对我说:“你以后无论什么时候回学校,都叫我,我给你开门,千万不要爬自来水管了。”保安其实已发现我爬自来水管,怕我发生意外,就看着没叫。以后每次半夜回来,保安都把我护送到寝室。

我骑自行车,跑遍了舟山本岛的渔村和农村。年纪大的渔民、农民不会讲普通话,逼着我学舟山方言。在一些舟山朋友面前,我经常吹牛,我比你们还土著,你们没到过的地方我到过,你们不会讲的方言我会讲。

我一直相信,只有你有梦想,只要你不是脑袋空空,就不怕口袋空空,就一定会有所作为的。

(责编:王吉全、刘军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