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踏波逐浪高(中国故事)【4】

——来自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创业故事

袁亚平
2015年06月03日15:1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我画了一幅《哥俩好》,2002年10月,在全国海岛县渔民画邀请赛上获了银奖。渔姑渔嫂们很惊讶,都瞪大了眼睛。我对画画的姐妹们说:“今年我得奖,明后年让你们也得奖。”她们很害羞,掩在背后偷偷地笑,说:“得奖,根本不可能。”

我的启蒙老师对我说:“你一个人获奖了,你还要带一个群体出来。你要培养十个,才行!你这地方就有名了。”

2003年10月,首届中国·舟山渔民画艺术节在朱家尖开幕。上海金山、陕西户县、山东日照、浙江秀洲等,十四个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的代表都来了,数千游客来观看。

梁银娣作品《海上布达拉宫

展出的舟山渔民画,有海岛气息、渔民风格、大海韵味。我们团体有十二件作品冲进去了!

大家都流泪了,哭了,渔家孩子,从来没想到,艺术殿堂,能去那里!

这之后,大家画画的兴致更高了,参赛作品也多起来了。

2004年10月,我做了一件心中想了好久的事——为渔姑渔嫂们办一次画展。镇里给了两千元,都用来做玻璃框了。搬上搬下,小工的钱,横幅什么的,需要五六百元。我跟她们说,咱们先自己垫,活动办完再争取镇上支持。

第一次举办渔民画展,需要一个场地。岛上地方小,条件差,找到一条街显眼的地方,挂出了《十月金秋东极现代民间画展》的红幅,装了玻璃框的画,只能沿地摆两排。结果有人吵,说我遮住了饭店门面。镇政府去协调,那人说:“什么画展,不举办没关系。”我很伤心,东极不但有风光,还有文化,有这么漂亮的渔民画。一办展就受阻,我很灰心,在办公室哭。

镇领导总算支持,渔民画展出了。

游客们第一次看到东极的渔民画,很喜欢!对我说:“太漂亮了,以后一定要好好发展下去。”我很感动。我看到了希望,渔民画能够带给游客惊奇。

后来,在镇领导的支持下,专门在镇文化中心腾出一间房子,创建了东极渔民画陈列室,同时也是我们的创作室。

2010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农民文化艺术“一村一品”展中,普陀(东极)渔民画被组委会评为“一村一品”项目优秀奖。

最让人开心的是,那次带去北京的近四百件渔民画衍生旅游产品,一天多时间就销售一空。文化部工作人员买走了二十件渔民画衍生产品,说是可作为对外文化交流时的媒介。我们的渔民画,受到成千上万的参观者好评,被无数乡土艺术的爱好者用镜头记录下来。

紧接着,是全国农民绘画展。这次展览规模大,涉及范围广,全国三十多个省、市、区美协积极发动各地区农民美术家参与。

网上公布了入选全国农民绘画展的作品名单,没想到,我们的作品都荣幸地入选了。画友们情不自禁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真心地感慨: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感谢爱护和培育我们的各界人士!感谢生我养我的故乡!感谢赋予我们灵气和悟性的这片土地!

离开展厅,我的手中捏着一套东极渔民画明信片。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蓝色水域,在渔嫂的画笔下,保持着她们对大海的自由遐想和纯真感。

我想,我也应该向蓝天借支笔,蘸海作画。

舟山,舟的自由王国,山的梦幻世界。人民日报记者袁亚平摄

 

《 人民日报 》( 2015年06月03日 24 版)

(责编:王吉全、刘军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