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各地要闻
人民网>>时政>>正文

重庆市璧山区:小葡萄催生大产业【2】

何君林 严奉成

2015年04月12日08:34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重庆市璧山区:小葡萄催生大产业

  编织多环链条 凸显产业效应

  如何让一根葡萄藤串起一条产业链,让一串葡萄产生最大价值富裕一方百姓?积极转变葡萄生产经营方式,加快发展现代葡萄产业,是璧山区的坚定选择。

  近年来,璧山区通过积极探索发展,葡萄生产已初步形成从引种、筛选、繁育、栽培、营销、加工的产业链,每年为璧山区农民创造数亿元的财富,成为当地百姓的“黄金果”、“致富果”和“幸福果”。

  目前,璧山区每年繁育良种葡萄苗200万株以上,所产苗木不仅辐射周边区县,还远销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省市,2014年约有20万株葡萄苗出口到缅甸和印度。全区12个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和2个产销协会,也积极开展包装设计、商标注册、拓展营销等工作,使璧山葡萄生产一直处于产销两旺的状态。

  发挥葡萄种植优势,加工生产葡萄酒,是璧山区葡萄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在璧山区葡萄基地核心区大兴镇,始建于1998年的重庆民兴葡萄酿酒有限公司,是重庆市目前唯一专门生产加工葡萄酒的企业,年产葡萄酒300余吨、葡萄汁近1000吨。该公司生产的“继良”牌重庆干红系列葡萄酒,2005年被评为重庆市名牌农产品,是重庆市唯一注册“重庆红”商标的葡萄酒,其产地和产品分别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

  据介绍,璧山葡萄果农和城市居民自古有家酿葡萄酒的习惯,用来招待宾朋好友和自饮,由于长期品饮葡萄酒,璧山区一直是重庆市居民心脑血管发病率最低。事实上,在璧山葡萄园里,几乎稍大一点的农业公司都有自己的葡萄酒产品,切实为“一串葡萄”开辟出新天地,让其换一种形态增加了附加值。此外,璧山还建有贮藏能力3000吨的果蔬低温保鲜气调库,必要时可将葡萄进行贮藏保鲜,以延长市场供应期。

  葡萄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璧山区都市现代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度假农业上档升级,带动了农村第三产业发展。近年来,璧山果农以葡萄为载体,大力发展葡萄乡村俱乐部,葡萄农家乐,葡萄山庄等多种多样的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都市现代葡萄产业,每年吸引都市居民10多万人次到葡萄园体验葡萄种植、采摘葡萄、酿制葡萄酒、培育园艺葡萄等生活,葡萄果农从中收益匪浅。可以说,通过不断开拓延伸葡萄产业链,璧山葡萄实现了“一串果子富一方人”的产业致富梦想。

  节会搭台唱戏 放大品牌效应

  “酒香也怕巷子深”,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璧山区将拓展璧山葡萄品牌效应列为重中之重,着力推动产品销售向品牌销售转变,不断提升“璧山葡萄”这一品牌的含金量、美誉度和影响力。

  为了让多的人了解璧山葡萄,亲近璧山葡萄,唱响唱红“璧山葡萄”品牌,璧山区从2009年开始,每年在葡萄成熟的季节通过政府组织,葡萄业主共同参与,举办丰富多彩的葡萄文化艺术节活动。目前,璧山区已连续举办了五届葡萄文化艺术节,每年吸引重庆市内、外都市居民以及外地朋友10余万人到璧山观光旅游采摘葡萄,为葡萄果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葡萄价格逐年上升,葡萄价格已由7000元/吨提高到8000元/吨,为农民实现增收6720万元。

  在政府搭台办节示范下,璧山区众多葡萄业主也纷纷效仿,例如:位于青杠街道凉山村的明珠果园举办了葡萄开园活动;大兴镇莲生村二社的满意葡萄园举行了“亲子乐园葡萄采摘粒粒收”比赛等等。各种各样的开园采摘活动,大大增强了璧山葡萄的知名度,为璧山葡萄走向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多种营销方式结合极大地增加了璧山果农的经济效益,更加坚定了发展壮大璧山葡萄产业的信心。

  事实上,璧山葡萄节已成为喜迎丰收的群众性节日,各种开园采摘活动已成为共享欢乐的群众性活动。璧山区各部门和镇街切实以“葡萄文化”、“农业文化”、“旅游文化”、“地方文化”的融合吸引社会各界关注的目光,把璧山的青山绿水和四季花果串连成线,集景成区,不断推动“中国优质葡萄之乡”、“中国葡萄无公害科技创新示范县”、“重庆优质葡萄之乡”享誉海内外。

  延伸阅读:

  实施“三区一美”战略,发展“道口经济”,打造重庆主城的“金色郊区”……在重庆当地媒体,这些字眼频繁出现在有关璧山的报道中。近日,抱着一丝好奇,笔者走进了璧山区,试图探寻当地春忙时的农业景象。

  提到农业,璧山区农委主任欧文礼显得格外健谈,并充满激情,如数家珍般道出当地的农业发展规划、发展政策、发展现状以及特色产业基地、产业园的建设发展情况。在他的脑海里,似乎挂着一张璧山区现代农业发展全景图,他熟悉上面的每一个区域,每一个版块,甚至每一条路、每一道沟渠。

  尤其令笔者感动的是,欧文礼还在百忙中陪同笔者深入当地葡萄园。用他的话说,不实地去走一走、看一看,你对璧山葡萄产业的印象就是虚幻的。而更令笔者钦佩的是,在葡萄园里,他能准确说出某块地种植的葡萄品种,还能说出其特性以及近几年的价格情况,甚至能说出一大堆种植大户的名字。

  很明显,欧文礼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都非常熟悉,而且充满了感情。原因很简单,他曾在乡镇基层摸爬滚打多年,曾在基层担任过镇党委书记,对“三农”的熟稔如同熟悉自己的掌纹。而这样的熟悉,在葡萄园里得到充分印证。

  “也就是短短几年时间,璧山葡萄种植就走出了一条现代化的产业之路。”那天离开葡萄园时,欧文礼信心十足对笔者说,为了做大做强璧山葡萄产业,更好地打造中国优质葡萄之乡,今年该区拟投资1200万元打造葡萄基地,产业规模和效益都将迈上新台阶。

上一页
(责编:刘军涛)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