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亲情中华活动官方网站
人民网>>时政>>正文

“亲情中华”走进马尼拉演出圆满成功

申孟哲

2015年03月16日11:34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亲情中华”走进马尼拉演出圆满成功

菲华各界联会主席黄锡堃致辞

菲律宾菲华各界联会主席黄锡堃

  人民网马尼拉3月14日电(记者 申孟哲)当地时间3月13日晚,“亲情中华-欢聚马尼拉”艺术演出在菲律宾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共有马尼拉当地华人和居民2500多人观看演出。中国驻菲律宾大使赵鉴华出席晚会。

  菲律宾菲华各界联会主席黄锡堃在致辞中表示,长期以来,菲华各界联会一直致力于文化交流和传播的任务,每年定期在新年、中菲友好日等时间节点上举行文艺巡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事实证明,有中国味道的文艺演出,在菲律宾是非常受欢迎的,无论是在马尼拉还是外省都是一样。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艺术团来到菲律宾,给当地人民带来更多的精神享受。

  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副巡视员、“亲情中华”艺术团团长郭敏燕在致辞中表示,这已经是“亲情中华”第三次走进马尼拉了,但是依然能感受到菲华各界的热情与周到,证明文化纽带的力量是无穷的。她在代表中国侨联林军主席向当地华人送去新年祝福的同时,也衷心希望以“亲情中华”为代表的文化交流,能为中菲世代友好做出贡献。

  演出现场菲律宾国家会议中心座无虚席。记者在现场看到,观众当中,既有白发苍苍、拄着拐杖甚至是坐着轮椅的老者,也有成群的、穿着校服的学生;既有年轻的情侣,也有带着孩子来观演的中年夫妻。

  “‘亲情中华’的号召力一直很大。这次演出,我就知道有很多人是从外省赶过来看的。”负责晚会筹备与接待的施树菁女士对记者说。

  演员们的精心准备也没有辜负观众的期待。中央民族歌舞团歌唱家于锐的一首《炫境》,轻重缓急错落有致,现场观众不断高呼“Bravo”(棒极了);而她准备的一曲《望春风》,则让现场观众更加惊喜,打着节拍合唱——事实上,到达当地之后,艺术团成员们发现华人中讲闽南话、潮汕话的比例特别高,因此特意准备了闽南歌曲。

  其后,煤矿文工团的三位舞蹈演员田静思佳、宋阳、戴蔚,则给观众带来了两种不同风格的中国之美:傣族舞蹈《红是红绿是绿》娴静淑雅,北方舞蹈《欢庆秧歌》则热情奔放,短时间内即让观众欣赏到了中国博大的一面。

  杂技环节,全场依然“毫无悬念”地高潮迭起。晃圈项目的世界纪录保持者金琳琳一出场,观众就开始从现场LED大屏幕上看到了她以前的演出片段,开始惊呼;而当数百个银色的呼啦圈在她身上舞动时,现场的惊叫已经完全变成了赞叹与掌声的海洋。煤矿文工团演员王建磊带来的另一个杂技节目《炫-抖空竹》,则让观众领略了中国传统技艺如何玩出“境界”——一根短绳,可以同时抖一个、两个、三个空竹,身形腾挪辗转,绳子交叉挥舞,甚至轮番抛向高空,皆能稳稳控住。

  而手风琴演奏家杨帆的表演,则给现场带来不同的艺术氛围。一曲《鸽子》,有时奔放有时舒缓,兴奋处激昂,沉静处悠然;而另一首广为传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则在他的演奏下,引来了全场观众的大合唱。

  压轴出场的依然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么红,她独唱的《我的深情为你守候》,让全场观众如痴如醉;而她和男高音歌唱家李想合作的《饮酒歌》,则将演出推向了最高潮。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华人对记者说,没想到现在中国的艺术家能将西方的经典曲目演绎得如此纯熟。

  在菲律宾工作生活数十年的赵俊平对记者说,今晚的演出勾起他许多回忆。新疆歌唱家阿洪尼克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让他想起小时候在大陆观看黑白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日子;而那首在闽南语人口中广为传唱的《望春风》,则让他“差点掉眼泪”。

  马尼拉是此次“亲情中华”东南亚团组的最后一站。演出前一晚,艺术团成员还受到赵鉴华大使的邀请,与菲华各界代表人士一同前往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与使馆人员座谈联欢。

下一页
(责编:王菁(实习)、申亚欣)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