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正文

十年一诺裴春亮:为了老支书和众乡亲的嘱托

王文坛 苑中华

2015年03月06日11:05  来源:中国青年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十年一诺裴春亮:为了老支书和众乡亲的嘱托

  在裴寨人眼里,裴春亮是个人物,且是300年一出的人物。

  全村的老少爷们儿服他,不仅在于他出身贫苦,不靠天、不靠地,凭着个人的努力,成为远近闻名的企业家;更在于他富不忘贫、贵不忘本,率众乡亲奔小康,短短几年时间,把穷得掉渣、苦得难熬的裴寨村,建成闻名全国的新农村社区。

  裴春亮,原名裴清平,男,1970年生,中共党员,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先后当选为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最美村官、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爱心中国——中华慈善人物、“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资料图

  山里人性子憨,嘴上不说,心里却跟明镜儿似的:

  当初春亮家遭难,要不是老支书和众乡邻拉一把,春亮发达后,绝不会下恁大工夫回报乡里;要不是他能力强、身子正,还懂感恩,老支书绝不会三番五次请他“出山”;要不是春亮当了“村官”,硬生生砸进去一个多亿,裴寨村也绝不会有今天的发展……

  所以,若论裴寨村的变迁,须从十年前老支书“三顾茅庐”说起……

  上任伊始,裴春亮个人出资80多万元,为村里开挖了一口530米的深水井,让祖祖辈辈吃地窖水的村民像城里人一样吃上了自来水;还投资850万元兴修农田水利设施“田心池”,让本村及附近5000亩土地实现自流灌溉,从此告别“望天收”。资料图

  (一)

  没有以前老少爷们儿的支持,我裴春亮也没有今天,我不是没有良心的人,我坚信自己有这个能力,带领裴寨村共同致富。

  ——裴春亮

  时间回到10年前,2005年春节后。

  马上又到村委会选举了,老支书裴清泽压力很大。

  一则,裴寨村地处山区丘陵,土薄石厚,十年九旱,村民住的是土坯房,吃的是地窖水,走的是泥巴路,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穷得省里市里都挂了号,别说致富奔小康,连年轻人娶媳妇都成问题,不找个“能人”领头干,苦日子啥时候熬到头?

  再者,村里人不多关系却很复杂,五大门两大派明争暗斗,连续九年村委会主任空缺不说,不时还有人上访告状、打架斗殴,整天摁下葫芦起了瓢,弄得他焦头烂额、身心俱疲,也想赶快找个服众的年轻人接班。

  裴清泽一直看好裴春亮!

  因为,他是看着春亮长大的,说起来还曾对春亮家有恩。

  裴春亮十来岁时,家中连遭大难:三哥触电身亡,二哥出车祸死了,接着大哥中风偏瘫,大嫂二嫂撇下三个年幼的孩子出走。老父亲连遭打击一病不起,没过多久也去世了,家里穷得连棺材寿衣都买不起,是老支书做主刨了村里两棵桐树,连夜做了口棺材,又号召乡亲们凑钱买了寿衣,帮春亮好歹把父亲安葬了。

  春亮感激不尽,跪倒在老支书面前,含泪发誓:如果有一天发达了,一定加倍回报乡亲们的恩德!后来他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一直给村里捐钱修路、盖学校、资助困难户不说,谁家有事找他救急,三千五千,一万两万,有时候连欠条都不用打!

  论能力,论人缘,论仗义,春亮当村委会主任最合适!

  思来想去,老支书决定去趟城里。

  裴春亮个人出资3000多万元,历时3年,无偿为村民建设了一个集连体别墅、敬老院、幼儿园、体育场、超市和办事服务大厅于一体的裴寨新村。2008年12月,全村153户村民告别土坯房,整体搬进别墅,至今6年过去了,社区鸟语花香、风景如画,村民做梦也没想到,今天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资料图

  这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市区还有些冷。

  裴春亮一觉醒来,刚开灯下床准备洗漱,就听见“砰砰砰”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原来是老支书来了。

  裴春亮愣了,“老支书,你咋来了?”

  裴清泽一笑,“嘿嘿,我们早来了,看屋里灯不亮,没敢敲门!”

  裴春亮忙着敬烟,闻言一惊,“是不是村里出了啥事儿?”

  老书记单刀直入,“春亮,我们这是专门请你出山来了。”

  “不中不中,我能力不中!”宁领千军,不管一村,裴春亮一口回绝,“再说厂里一大摊子事儿呢,一天从早忙到晚我还忙不过来,就是想干,哪腾得出来时间?”

  连说几遍,裴春亮就是不吐口,老支书急了,“春亮,算我求你了行不行!”

  裴春亮面色深沉,说,“老支书,您和咱村老少爷们对俺家有恩,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换作其它事儿,缺钱缺人,只要您支应一声,我裴春亮绝无二话,这事儿,真不行!”

  裴清泽无奈,只好悻悻而归……

下一页
(责编:潘婧瑶、盛卉)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