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在2015年两会即将到来前,由这4项战略布局汇总而成的“四个全面”成为中国当下热度最高的政治词汇。《人民日报》自25日起连续刊发阐述这一重要战略思想的重磅评论员文章,称之为“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有外媒从中看出中共治国理政的最新布局,也有人将它看做“中共首次完整提出习近平的政治纲领”,认为“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习理论’呼之欲出”。再过几天,被外界视为“观察中国走向之窗”的两会就要拉开帷幕,主流官媒此时以“最高规格”阐述“四个全面”,给不涉及换届、原本属于传统意义上“平年例会”的今年两会带来了不平常的注解。“新常态”下,中国2015年会设定怎样的经济目标?法治改革将如何推进?反腐会反到什么程度?关心中国发展的人提出的问题很多,人们相信,在“四个全面”引领下的两会将给他们带来答案。
外媒关注“中共新方略”
“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想更崇高”,25日,《人民日报》题为“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的评论员文章以此开篇,拉开详细论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系列评论员文章的序幕。一些对中国政治动向敏感度极高的外媒立刻注意到中国官媒这一不寻常举动。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人民日报》25日推出第一篇总论后,接下来4天将连续推出4篇评论员文章,为“四个全面”各写一篇。不仅如此,中国央视《新闻联播》25日头条摘播《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700余字,新华社播发通稿,各地党报同时刊发。新加坡《联合早报》称,中国主流官媒以“最高规格、最强火力”宣传习近平的“四个全面”,并将其提升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的高度,难免令外界猜测官方是否要将“四个全面”打造成习近平时代的“理论标志”。
多家外媒注意到,“四个全面”中每一项具体要求都不是首次出现,而它作为一个概念,是习近平去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的,此后在不同场合曾反复提到。但在两会召开前,由《人民日报》牵头“全面推进”,令人关注。《人民日报》在“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一文中也回顾了“四个全面”的脉络,称两年多来,从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清晰展现。
“‘四个全面’”中存在着很强的逻辑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27日对《环球时报》说,“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总目标,要实现它就要“全面深化改革”,而改革得以全面深化的保障,在于“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从历史角度看,“四个全面”是对过去十多年改革工作的总结,相比于此前的分散提出,将“四个全面”汇总提出显得系统性更强。
“习近平将携何种思想理念载入中共史册?”27日,不少试图解读“四个全面”的外媒都提出了与俄罗斯卫星新闻网一样的问题。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副院长卡尔涅耶夫在俄卫星新闻上撰文称,“四个全面”汇聚了中国第五代国家领导人解决迫切问题的方法精髓,这实际上是新的治国战略。在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每代国家领导人都会在某个阶段提出一些重要理念,成为领导人的执政特点。“四个全面”理念对于治国方法在新的条件下如何转型的问题给出了答案。他还表示,中国反腐运动证明,中国最高领导层正认真整顿执政党,力求根除令共产党执政能力遭到质疑的消极趋势,引领国家向前发展。
“通过新口号,中国领导人设定了目标,也遵循了传统,”美联社26日以此为题的报道说,采用简短的精炼的政治用语是中国政治的传统,如知名的“实现四个现代化”以及江泽民时期提出的 “三个代表”。《纽约时报》说,中共每一代领导人都提出自己标志性的思想理论,作为执政纲领及其个人的政治遗产。习近平上台两年后,第一次提出了属于他自己的理论体系。
在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副主任杨雪冬看来,“四个全面”的提出表明党的理论创新速度加快了,“过去一般是一届任期之后提出理论,这次是有历史性的”。他认为,“四个全面”理论既有系统性又具前瞻性,从不同层面阐述认识当下和走向未来,给未来若干年绘出了基础性的蓝图,为改革深水区阶段提供了形成共识的支撑。
《华尔街日报》25日称,“四个全面”的口号本月早些时候零星出现在中文新闻网站上,但大规模宣传这一理论,(《人民日报》这一篇)还是头一次,表明“四个全面”在党内高层获得普遍承认。文章说,目前还不清楚习近平新理论对实际政策产生何种影响。在中国两会很快将在北京召开之际,有一点是明确的:全国各地的代表会争先恐后对其展开全面学习。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