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面临的挑战严峻。
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需要冷静分析、及时决策、有紧迫感和前瞻性。其中包括:
1.企业发展阶段要求必须进行产业升级。我国从2001年到2010年十年间,在全世界各国的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排名中仅仅从第81位上升到第77位[6]。从2001年到2012年十二年间,在20国集团的19个国家中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排名一直位列第17位,2003年还后退到第18位[7]。中国的人均GDP排名也长期在80-90位区间徘徊。由于整个世界都在发展,横向比较,中国在一些重要的人均指标排名上已经12年没有进展。提供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能力,国有企业责无旁贷。提高国有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只有依靠技术创新,时不我待。
2.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的技术创新模式带来了挑战。如:云计算、云设计等云方式对技术创新资源的配置、过程的管理、成果的应用等等都带来一系列的变化,甚至是革命性的变革。
3.发达国家对我日益加强的多方位遏制,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可能采取的不择手段的干扰,都可能影响技术创新的及时和正确决策、干扰进度、限制技术创新成果的使用。
4.国际化全球化要求企业必须和国际一流企业竞争,技术创新能力和人员待遇也必须在国际上有竞争力。如果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已经能够在国内,在中国的政体、国体,特别是中国的法律体系下,在熟悉的文化环境下与跨国公司竞争。未来30多年,国有企业将需要率先走出去,到其他的政体、国体、法律体系下,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去搞开放式创新、去赢得竞争。挑战是不言而喻的。
5.同业企业的竞争和配套企业的需求。在国内,要面临同业竞争。同时,还要处理好与配套企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分配。而国内的非国有企业可能要求国有企业承担更多的技术创新责任和风险,低成本使用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资源和成果。
(四)国有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做大做强的机遇。
事务是辩证的,优势是取得胜利的支撑、劣势指出了改进的方向、挑战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它们都可以转化成机遇,而更加直接的机遇有:
1.国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国有企业进行体制机制上的改革。为此,从分配、产业政策、税收等方面将对国有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取得平稳高速的可持续发展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2.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国内对技术创新带来的新产品、新工艺、新功能、新业务模式的需求将快速扩大。市场需要国有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3.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将创造人才、技术、技术产品和技术服务的广大国际市场。国有企业将在输出人才、培训当地人才、转移技术、共同研发技术、设计生产和出口技术产品、开展广泛的技术创新服务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4.发达国家可能带来的机遇。发达国家无论是经济低迷,还是走出低谷,或是相对高速发展,都有可能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机遇。他低迷,我们可以借机吸纳其技术创新力量和成果,充实提高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力。他发展,我们可以开拓巨大的产品、技术和人才市场,通过开放式创新实现快速发展。
5.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现实,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依靠技术创新实现环境友好、高附加值、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进一步提升。
6.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带动了关键技术交叉融合、群体跃进,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不断发展的科技创新成果给新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更高的起点、更加有力的支撑和更大的需求拉动。
![]() | ![]()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