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正文

2014年,代表委员去哪儿

郑功成:立法工作不能不“较真”【3】

人民网记者贾玥

2015年02月09日16:13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谈权衡角色——

履职和研究相互促进

在全国人大的履职工作,每年会占用郑功成80天的时间,还不包括为审议法律草案与有关工作报告所做的必要准备时间。同时,作为一名高校学者,又需要在专业领域不断探索钻研,如何才能分配好时间、权衡好两种角色的关系?

“如果是搞自然科学的可能会辛苦一点,但我本身是研究社会科学的,与全国人大的工作往往可以实现互补。”郑功成告诉记者,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的立法事务很多都与民生有关,他所做的研究也能够用于审议法律、报告等;反过来,审议法律和政府报告也能帮助他开拓视野,对全国情况有更宏观的把握。

这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对于慈善事业法的立法调研和研究。

2013年,慈善事业法被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第一类项目。2014年初明确由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牵头起草,此后郑功成组织了一个由10人组成的核心研究组,投入了相当的时间与精力开展专题调研活动。

2014年,郑功成先后主持召开了18次专题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数十人参与研讨,最终形成了有关慈善立法框架、国内外慈善立法概况、慈善组织等15个专题研究报告,并全部提交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领导与法律草案起草工作组参考。

“这项工作是有价值的,对法律草案的起草是有直接帮助的。”郑功成向记者介绍,有的建议被直接纳入草案,有的主张在草案中得到体现,有的专题报告虽然无法在草案中占据相应篇幅但也引起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得到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与民政部领导的肯定。

从1995年开始就从事慈善事业研究的郑功成,今年依然会带领一批由年轻学者组成的团队,对于慈善事业立法问题攻坚克难。谈到自己这项工作的价值,郑功成展露出学者理性的本色:我们所做的就是分析立法中的关键性问题,客观表达吸收大家智慧后的建议,这可能是为立法所做的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上一页
(责编:贾玥、赵艳红)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