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一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中央党校教授黄小勇给县委书记们讲过一堂“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的案例教学课。
讲课开头,他用2007年厦门民众“散步”抵制PX项目、2008年上海民众“散步”抵制磁悬浮列车等事件作为引言,引起县委书记的注意。
“班上几乎每一位县委书记都遭遇过或大或小的群体性事件,有的小到建一个公共厕所的问题。”黄小勇说,我们把一系列案例中折射出来的普遍现象,拿出来让大家讨论,重点是怎样通过公众参与和协商,把事情做下去,跳出“一闹就停”的怪圈。
“应对突发事件,县委书记的认识都比较客观理性,知道公众参与是趋势,一定要有新思维。但具体到怎么做还有很多困惑。”他说。
与县委书记就法治问题进行座谈的中央党校副教授刘素华也有同感。她觉得,现在的县委书记综合能力更高,更务实。所有人都觉得依法治国很好,但怎么做好,理念上还有差距。
根据公开报道,县委书记学习的内容主要分四大块:第一是理论;第二是县域经济发展和整个国家经济管理;第三,县域社会治理、县域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县域法治建设;第四是县域党建。
授课老师有来自中央党校的骨干老师,也有国防大学等外校老师。中央党校进修部表示,并不是每个课程都有教材,不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基本教材之一,人手一本。
关于县委书记培训的重要性,去年底刚刚结束基层信访部门挂职的刘素华对新京报记者坦言,加强基层干部培训,比简单念文件有意义得多。如果只要求基层做事,而不告诉他们怎么做,可能仍会产生大量的违法事件。
张希贤认为,通过培训县委书记,基层能更准确地把握中央精神,推动县域发展。另外,培训县委书记,能够储备大量具有实践经验的后备干部,这是治党的深层次考虑。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储信艳 贾世煜 李丹丹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