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寻找最美地质调查队员>>省(区、市)候选人>>辽宁
人民网>>时政>>正文

张永红:默默无闻的奉献者

2015年01月15日09:03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有人把教师称为“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人把清洁工人称为“城市的美容师”,洁净一条大路,直到皱纹和白发;有人把交通警察称为“交通安全的守护神”,用不停变换的手势,保障着交通畅通与平安。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常年奔走于祖国的大江南北,他们与大山为伴,与荒漠为伍,他们攀上陡峭的岩壁,挥动着锤子取下样本,他们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无私无畏,无怨无悔,人们对他们既熟悉又陌生,他们有个响亮的名字——地质队员。张永红就是这群“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中默默无闻的人。

现任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一队地勘产业副总工程师的张永红,于1991年7月从辽宁省冶金工业学校地质勘探专业毕业,分配到当时的辽宁地质勘查局一○一队,正式成为一名地质勘探队员。

勤奋好学,技术过硬

从毕业之初的一名技术员,成长为单位地勘产业的副总工程师,除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外,更归功于他的勤奋好学。在跟老地质队员们的交谈过程中,提到最多的就是他勤奋好学的劲头。张永红在野外工作中不懂就问,不懂就学,遇到问题从不拖延,想尽办法解决难题,互联网上找不到就去书店查询专业书籍,抚顺大大小小的书店基本都留下过他的身影。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参加了抚顺清原王家大沟金矿勘探、抚顺二伙洛金矿勘探;本溪白水地区金矿普查、桓仁县大泉眼石灰石矿勘查、桓仁穷棒沟钼矿普查、桓仁大川金矿普查、抚顺开原-草市成矿带铜金普查(省本级)、抚顺新宾下营子铜钼金银多金属矿带普查(省级)、辽宁抚顺-清原地区铜矿评价项目(大调查)、辽宁省抚顺红透山铜锌矿接替资源勘查(国家级首批国家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辽宁铁岭红旗寨地区铜锌矿远景调查(大调查)等众多项目。

这些工程项目的参与丰富了他的知识,也开扩了他的眼界,他不断钻研,学习了解国际先进的地质行业理念,利用地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解决问题。

他结合抚顺-清原地区成矿特点,提出了抚顺-清原地区开展红透山式铜锌矿床的找矿方向与设想,取得了显著成果。作为辽宁省抚顺红透山铜锌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技术负责的他,运用老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勘查新理论,在辽宁抚顺红透山铜锌矿接替资源勘查工作中,探获铜锌矿石量(332+333)687.9万吨,金属量铜+锌26.08万吨。项目取得的重大成果得到了危矿办及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专家的肯定。另外他利用这个理论方法,在红透山外围西北天、树基沟的跳石背地区深部勘查中也获得了新进展,深部发现了规模较大的铜锌矿化带,有望通过进一步勘查工作能够达到工业利用要求。这不仅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缓解老矿山资源危机发展抚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证,也为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一队在抚顺地区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带来了新机遇,提高了辽宁有色地勘产业品牌形象与知名度。

以身作则,树立楷模

2012年,一○一队队获得“新疆阿合奇-色帕巴依一带金多金属矿远景调查”项目,工期三年。当时已是地勘产业副总工的张永红手头各类技术设计、报告任务繁重,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他亲自参与到野外一线,连续三年奔赴新疆作业,即使在2014年新疆地区恐怖活动频发也没有中断。新疆野外地质工作环境十分恶劣,他和一线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不仅获得了第一手资料,也受到了职工们的认可。

当时正是新疆的春夏交接,作业区域属于无人区,昼夜温差大。早上起来时穿着厚厚的绒衣还会觉得冷,可中午穿着短袖都会满头大汗,到了晚上搭帐篷的时候又是感觉手都快被冻掉了一样。地质小队沿途每个人都需要背着重20多斤的背包,包括野外生产工具、帐篷、野外两天的饮用水和食物。而每天行进至少有10公里,绝大部分都是在翻山越岭。张永红身材淡薄,甚至可以说瘦弱,但没有人知道他那略显单薄的身体里蕴含着多大的能量。接近40度的陡峭岩壁,即使年轻的地质队员爬起来也异常艰难,可他却比年轻人还要轻松很多,中间还要替其他人分担一些补给的重量。队员们都觉得很不好意思,以前苦累的时候会发发牢骚,抱怨一下,但自从跟张永红一起跑过路线以后,他们就再也没抱怨过苦和累,而是尽可能的做到极致。队员说:“张总做的比我们多,比我们好,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

新疆的工作区海拔高,3000米以上就会出现高原反应,头痛,呼吸困难。有一次队员们要经过一个3285米的高海拔点,到了3200米左右时,张永红一组的另外两名队员的高原反应开始变的剧烈,眼睛开始肿胀的疼,呼吸也有些困难,张永红说:“你们在这休息一下吧,我高原反应没那么大,我上去看看!”说完,他就自己继续向上攀爬并最终采集到了最高点的地质信息。下山的路上队员们问他为什么他的高原反应没那么强烈,他半开玩笑说“地质工作干的多了,练出来了”。其实大家都知道他当时也很难受,但那个高海拔点的地质信息很重要,为了到达那个区域他们跋涉了近20公里的山路,张永红是不想让大家的努力白费掉。他不仅仅是收集到了一个点的地质信息,更多的是传递给所有队员一种精神,一种叫做“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精神。

连续三年在新疆野外工作,无论多艰苦的线路,他都能坚持完成,而且还会对沿途的地质现象、地质信息作出详细合理的分析。每次下山休息,大家都累的不想动,他不顾疲惫,把每天上山收集到的地质信息详细整理,结合已有的资料,对整个区调项目的地质情况进行总结。每天都要忙到凌晨两三点。就是凭着这股拼劲,用了两周时间,他对新疆项目部的野外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指导,大家一下从茫然无措到豁然开朗,也增加了项目部成员尤其是年轻的地质队员们对他的敬佩和对钻研地质业务的渴望。

下一页
(责编:刘昶荣(实习)、曾伟)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