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正文

奶农含泪每天倒千斤牛奶 称家里不喝水光喝奶【5】

张静雅 刘子文

2015年01月08日08:09  来源:北京晨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奶农含泪每天倒千斤牛奶 称家里不喝水光喝奶

  行唐县畜牧局的乔姓科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奶牛养殖小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遭受限量、拒收,甚至遭到淘汰。面对奶业市场的内忧外患,小区管理模式必将被取缔,养殖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是基础,饲喂技术提高是条件、管理模式转变是保证。

  乔姓科长提到,很多奶企对自己签署协议的养牛小区进行评级,根据饲养方式、奶牛质量等分为A-D四级,比如君乐宝乳业,在全省大概有50多个养牛小区,一部分评到D级将来肯定是要被淘汰的。

  当然,面临淘汰的奶农,也没有具体的政策补贴,这是市场化环境造就的,只能是优胜劣汰。

  牧场化管理到底是什么样的模式呢?

  某小区老板称,牧场化管理模式是对奶牛统一管理、统一喂养、统一清扫卫生、统一挤奶等,这样可以提高鲜奶产量及进一步提升鲜奶品质。

  奶农参与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入股的方式,奶农自己家奶牛作价(评估每头牛的价格)以后,按照一万元一股计算,所有奶农都可以入股进来;另外一种模式是奶农把奶牛托管给牧场老板,考核奶牛出奶量,评定等级后,每头牛每年给奶农2000元-2500元不等。

  听上去很合理及阳光化的管理模式,为什么奶农自己不愿意参与呢?

  同样有十几年养殖经验的奶农马萍(化名)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不愿意参与牧场式管理的原因。

  马萍称,牧场化管理以后,打扫卫生、挤奶等都得聘请工人,自己要出这部分费用;其次就是牛的淘汰率会变高,牧场化管理要考虑成本,肯定是留下那些产奶量至少50公斤/天的奶牛,自己家那些产奶量低的奶牛就会被淘汰,很可能面临无牛可养。

  而至于托管方式,马萍称“这种方式目前还没有先例,如果实施几年后牧场老板发现自己并不赚钱,给奶农发放不了托管费用,老百姓根本没有能力去把钱要回来,直白点就是没有安全感。”

  大型乳企海外自建牧场

  而最让奶牛养殖小区老板担心的是生产企业正在大规模自建牧场。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5月,蒙牛乳业已在奶源建设方面累计投入超过40亿元,参股、合建了14座万头以上超大型现代牧场,其还将继续参与建设20座到30座超大型牧场,将新增投资30亿-35亿元建立规模化集约化牧场,三年内实现100%原奶由规模牧场提供。光明乳业也在武汉投资1.3亿元建设“生态示范牧场”,可饲养奶牛3000头,年产鲜乳1.3万吨。

  上述奶牛养殖小区老板表示,君乐宝2014年3月份已经在张家口的察北建了自己的牧场,伊利、蒙牛等已陆续在海外建牧场。如果刚刚改建不久,还未能实现盈利就被生产企业自建的牧场挤压淘汰,还不如干脆不投资改建。

  乳业资深分析师宋亮撰文表示,恒大、华润等企业已经开始进入养牛和乳业领域,缘天然、圣牧等通过上市融资,外资也在加大对华奶业投资,比如恒天然、通用磨坊、朝日等。

  乳品企业海外投资带来的根本问题在于,海外奶源的使用将会减少对国内奶源依赖,短期会影响国内奶牛养殖健康发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1-9月份,全国乳制品进口量共计149.86万吨,同比增长36.5%。其中,液态奶累计进口量达24.64万吨,同比增长70.8%。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潘婧瑶、盛卉)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